-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 pH值的变化
- pH值的测量及方法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学习了盐的性质,通过参阅资料得知氯化铵(NH4Cl)溶液是呈酸性的,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想酸溶液可以使石蕊变红,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 H+, 那么是 NH4Cl 溶液中的哪种粒子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呢?

于是他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通过实验Ⅰ可以发现石蕊试液不变色,则此实验证明: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小明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是:NH4Cl溶液中的________可以使石蕊试 液变红。小明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 NH4Cl 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H+”。于是小明继续探究…

于是他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通过实验Ⅰ可以发现石蕊试液不变色,则此实验证明: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小明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是:NH4Cl溶液中的________可以使石蕊试 液变红。小明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 NH4Cl 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H+”。于是小明继续探究…
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1)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__(填字母)。
(2)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其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 蛋白质/g | 脂肪/g | 糖类/g | 矿物质/mg | 维生素C/mg | ||
钙 | 磷 | 铁 | |||||
大米 | 6.7 | 0.9 | 78 | 7 | 136 | — | 0.05 |
番茄 | 0.6 | 0.3 | 2 | 8 | 37 | 0.4 | 11 |
牛奶 | 3.1 | 3.5 | 6 | 120 | 90 | 0.1 | 1 |
(1)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原子 | B.单质 | C.元素 |
实验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依次开展了以下探究,请完成其中的三个空。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的。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 ______________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 |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的。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溶液(填“氢氧化钠”或“盐酸”)滴入另一种溶液中。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色。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溶液(填“氢氧化钠”或“盐酸”)滴入另一种溶液中。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色。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过滤反应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碳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碳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 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1)甲同学先在NaOH 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往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时,若出现_____现象,则说明两者会反应。
(2)乙同学将块状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重复多次实验,现象相似,于是他得出“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先在NaOH 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往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时,若出现_____现象,则说明两者会反应。
(2)乙同学将块状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重复多次实验,现象相似,于是他得出“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 。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 | 白醋 | 盐酸 | 蔗糖水 | 草木灰水 | 石灰水 |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 红色 | 红色 | 紫色 | 绿色 | 绿色 |
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 。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
③置换反应时,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④碱的水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纯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纯碱是碱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
③置换反应时,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④碱的水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纯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纯碱是碱
A.①②③④ | B.只有①②③ | C.只有②③④ | D.只有①④ |
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
A.BaCl2、H2SO4、HCl | B.NaOH、KOH、HCl | C.K2CO3、Na2CO3 、HCl | D.NaCl、NaOH、HCl |
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某白色化合物固体溶于水,向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该白色固体物质一定是碱 |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 |
C.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五种溶液 |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