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收集满CO
2
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
2
能与水反应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是CH
4
50℃时,将34g KCl固体加入100g蒸馏水中
完全溶解
5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
B.B
C.C
D.D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04 11:17: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
1
℃时A的溶解度是
________
g.
(2)当B中含有少量的A时,可用
________
的方法提纯
A.
(3)t
2
℃时,在50g水中加入40gA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__
g.
(4)将t
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
1
℃,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
(用“>”、“<”或“=”表示).
同类题2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
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
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 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
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同类题3
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
溶液质量/g
60
65
68
68
A.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20℃时,往②所得溶液加入2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同类题4
下表是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克
27.6
34.0
40.0
55
(1)40℃时,将50克氯化钾固体放入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最多可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往溶液中放入一木块,木块漂浮。
(2)接着将烧杯中的溶液升温至60℃,则升温后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两空都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同类题5
已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克甲;3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在20℃时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A.S
甲
=S
乙
B.S
甲
>S
乙
C.S
甲
<S
乙
D.无法确定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甲烷、乙炔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