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空气
- 氧气
-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为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CO2, H2O,H2这四种气体,现有无水硫酸铜, 澄清石灰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以及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能将CO转化成CO2,将H2转化成H2O)。能验证这四种气体的方法正确是()


A.依次通入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浓硫酸,甲装置,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 |
B.依次通入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浓溶液,甲装置,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 |
C.依次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浓溶液,浓硫酸,甲装置,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 |
D.依次通入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浓硫酸,甲装置,澄清石灰水 , 无水硫酸铜 |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使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1) 表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8 | 1.76 | X | 3.52 | 3.52 |
(1) 表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1)课本上说螺壳中含有碳酸钙,小明认为可以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检验。往容器中放入螺壳并注入稀盐酸,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涂在玻璃片下表面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以证明螺壳中含有碳酸钙。

请评价小明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理由是 。
(2)小明收集螺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并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首先在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请你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请评价小明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理由是 。
(2)小明收集螺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并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首先在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请你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I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与处理:
(3)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
(4)实验II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①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_______ml。
②根据你的认识,在坐标图中绘制出0~10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
反思与评价:(5)经过分析,小明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实验II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I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与处理:
(3)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
A.m(小烧杯) | B.m(大烧杯) |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注射器读数/ml | 60.0 | 85.0 | 88.0 | 89.0 | 89.5 | 89.8 | 89.9 | 90.0 | 90.0 | 90.0 |

①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_______ml。
②根据你的认识,在坐标图中绘制出0~10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
反思与评价:(5)经过分析,小明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实验II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______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② 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右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 。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② 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右图探究。
方案 | ![]() | ![]() |
现象 | 溶液变红 | 产生 |
结论 | 清液有氢氧化钠 | 清液有碳酸钠 |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A.Ba(OH)2溶液 | B.CaCl2溶液 | C.Ca(OH)2溶液 |
纸火锅(见图)在各城市悄然兴起,据了解这种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

(1)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固体酒精的主要成分为酒精(C2H5OH),则酒精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
(3)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固体酒精的主要成分为酒精(C2H5OH),则酒精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C.二氧化碳分子里含有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 |
D.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 |
2010年1月《焦点访谈》介绍了我省首个“低碳小区”——温州中瑞曼哈顿西区景观工程, “低碳小区”内设有乔木种植近5000株,小灌木草坪10396平方米,小区年吸收二氧化碳量为227.8吨。而中瑞曼哈顿住宅小区西区共288户,按户均1辆车,每辆日均跑8公里计算,则年均共排出二氧化碳241.9吨,基本能够实现二氧化碳量的平衡。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CO2。
(2)而购买“碳汇”,营造碳汇林是目前世界流行的一种为自身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埋单、消除“碳足迹”的方式。按照温州某碳汇林项目二氧化碳25元/吨计算,该小区居民还应共花____________元来购买本小区多排出的二氧化碳。
(3)而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结合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如何积极从自己做起去实践"低碳"生活,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CO2。
(2)而购买“碳汇”,营造碳汇林是目前世界流行的一种为自身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埋单、消除“碳足迹”的方式。按照温州某碳汇林项目二氧化碳25元/吨计算,该小区居民还应共花____________元来购买本小区多排出的二氧化碳。
(3)而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结合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A.只有①②③ | B.①②④⑤ | C.①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在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里,迅速倒入少量水,立即将瓶塞塞紧振荡,你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此时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你又会看到瓶中液体呈_______色,说明此液体呈__________性。写出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