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空气
- 氧气
-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
(2)生石灰溶于水______
(3)工业上制二氧化碳_______
(4)稀盐酸除铁锈________
(5)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____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
(2)生石灰溶于水______
(3)工业上制二氧化碳_______
(4)稀盐酸除铁锈________
(5)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____
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无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_________。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无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_________。
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碳酸外,无其他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
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性。
②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___。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

①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性。
②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___。
小金同学做家务时,感受到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
(1)如图所示,他在杯底放一支小蜡烛和大理石样品粉末,沿杯壁缓缓倒入一定量的醋(含有3%~5%的醋酸)。他能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②_____。

(2)用食醋(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除去电热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
),生成醋酸钙(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如图所示,他在杯底放一支小蜡烛和大理石样品粉末,沿杯壁缓缓倒入一定量的醋(含有3%~5%的醋酸)。他能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②_____。

(2)用食醋(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2010年 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Ⅰ.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 3 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 CO、CO2、H2S;猜想2:有 CO、CO2、CH4;
猜想3:有 CO、H2S、CH4;猜想4:有 CO2、H2S、
猜想5:有 CO、CO2、H2S、CH4。
(1)猜想4还有:_____;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2)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成立。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 C与 D之间加一个___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 D装置内壁出现_____,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 CH4。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Ⅰ.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 3 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 CO、CO2、H2S;猜想2:有 CO、CO2、CH4;
猜想3:有 CO、H2S、CH4;猜想4:有 CO2、H2S、
猜想5:有 CO、CO2、H2S、CH4。
(1)猜想4还有:_____;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2)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成立。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 C与 D之间加一个___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 D装置内壁出现_____,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 CH4。
小金利用下图装置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按图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装置的有孔塑料板上。
②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此时在A装置处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观察现象。

请回答:
(1)若将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则按②实验操作时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因为___.
(2)步骤③中C装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反应结束后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填化学式)。
①按图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装置的有孔塑料板上。
②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此时在A装置处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观察现象。

请回答:
(1)若将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则按②实验操作时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因为___.
(2)步骤③中C装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反应结束后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填化学式)。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A装置制取的氧气,经B后通入C装置中,使塑料试样能充分燃烧。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某种液体,其作用是______。
(2)装置C的直玻璃管中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装置D增重276,装置E增重6.6g,则样品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保留到0.1%)
(3)小叶认为,此实验测得的结果会不准确,应再增加个洗气装置,请你说出原因并写出正确的修改方法。______

(1)A装置制取的氧气,经B后通入C装置中,使塑料试样能充分燃烧。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某种液体,其作用是______。
(2)装置C的直玻璃管中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装置D增重276,装置E增重6.6g,则样品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保留到0.1%)
(3)小叶认为,此实验测得的结果会不准确,应再增加个洗气装置,请你说出原因并写出正确的修改方法。______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 |
B.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氧分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 |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元素和1个碳元素组成的 |
D.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素组成的 |
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集气瓶口的合理方向(如图)。分别向a,b两集气瓶中通入1分钟等流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集气瓶a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从下往上逐渐变红,集气瓶b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基本上是整体逐渐变红。根据该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
B.在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口应向上 |
D.集气瓶 b 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集气瓶a纯 |
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对各装置图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
A.![]() ![]() |
B.![]() ![]()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