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用带火星的木条B.用点燃的木条
C.用澄清的石灰水D.用紫色的石蕊试液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氧气性质和制取的实验中,实验册提示取用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7 克。

(1)计算分析:小科实验时采用容积为 125 毫升的集气瓶,如果按实验册提示,他能否制得两瓶氧气?(氧气密度为 1.43 克/升)_____。
(2)实验操作:
①在组装实验装置时, 小科欲调整试管的倾斜度, 应调节图中 A、B、C 哪个旋钮?_____;
②制氧气时,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原因可能是_____;
A.没有塞紧试管塞B.试管口放有棉花
C.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D.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放水槽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赤潮”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大海使海水中氮、磷元素过多,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最终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水中缺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研究: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4瓶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人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_____体。
(2)将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发现试纸变红色,则说明该气体中含有能与水反应且生成的溶液显________性的气体。
(3)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 ______气体。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变化中填上相应的现象:(全部填字母)
A.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木炭在氧气在燃烧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反应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B.该实验需要查阅氧气的密度
C.氯酸钾未完全反应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称量MnO2的质量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分类、类比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选填“A”“B”或“C”)归为一类。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氯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2。铜元素的化合价有+2、+1,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铜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名称为_____。
(3)将蝗虫、青蛙、蜗牛、鲤鱼、山雀、水母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其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 35.6g 反应后 32.4g。 回答下列问题:

(l)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 g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图①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所需时间过长,为此,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改进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如图所示: 

(1)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   
(2)4min后观察,只有D中铁片表面生锈,C、F中铁片依然光亮。该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主要与________有关;   
(3)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于是在D装置后增加了E装置进行对照,请在方框内画出E装置。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