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
B.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
C.温度下降,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
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
B.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
C.实验的溶解度变大了 |
D.食盐的溶解度变小了 |
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 时,100g水中溶解_____g 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g;
(3)将t2℃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

(1)在_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 时,100g水中溶解_____g 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g;
(3)将t2℃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
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上表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写一条即可)?
(2)20℃时,欲使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哪两种措施?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1)从上表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写一条即可)?
(2)20℃时,欲使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哪两种措施?
同学们都知道“木糖醇口香糖”吧?经研究表明木糖醇的甜度高,溶解性好,防龋齿,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据图回答:

(1)30℃时,木糖醇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蔗糖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60℃时,向l00克水中加入95 克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30℃时,木糖醇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蔗糖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60℃时,向l00克水中加入95 克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少 |
C.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请根据下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
(4)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填写物质序号);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
(4)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填写物质序号);
下图是某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00+a)% |
B.t℃时,若将A的饱和溶液Wg加水稀释至2Wg,则稀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a/(100+a)% |
C.t℃时,若要将A的饱和溶液Wg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agA的溶质 |
D.t℃时,若要将A的饱和溶液Wg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0.5Wg |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的因素,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g将产品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所需仪器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a为____,b为____.
(2)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种,根据常识可知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
(3)多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食盐或硝酸钾而不使用块状物的优点是____.
(4)有人认为将第一组与第五组实验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请简述理由:____.
(5)由上述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性.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g将产品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所需仪器略去)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80℃ |
溶质种类 | 食盐 | 食盐 | 食盐 | 硝酸钾 | 食盐 |
溶质状态 | 粉末 | 粉末 | 块状 | 粉末 | 粉末 |
溶质质量 | 3.6g | 3.6g | 3.6g | 3.6g | 3.6g |
溶剂种类 | 水 | 植物油 | b | 水 | 水 |
溶剂质量 | 10g | a | 10g | 10g | 10g |
溶解情况 | 固体全溶 | 固体不溶 | 固体全溶 | 固体部分溶 | 固体全溶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a为____,b为____.
(2)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种,根据常识可知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
(3)多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食盐或硝酸钾而不使用块状物的优点是____.
(4)有人认为将第一组与第五组实验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请简述理由:____.
(5)由上述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性.
温度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密度为1.12g/cm3,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500ml(密度为1.15g/ml),需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水各多少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