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A.B.C.D.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食盐和味精是厨房里常用的两种调味品,这两种物质都可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小强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在两个同样的烧杯甲和乙中分别倒入50克冷水和50克热水,用天平称取食盐和味精各20克,分别倒入甲、乙烧杯中。
②用玻璃棒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食盐还有剩余,乙烧杯中味精全部溶解。
③结论: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强的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
(2)实际上平时使用的味精都含有少量的食盐,所以菜里味精放多了也会变咸。如在实验室里要把味精提炼的更纯些,你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过滤法”或“结晶法”)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小明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取出一杯4℃的澄清石灰水(熟石灰的饱和溶液),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4℃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同学在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时,取两只一样的透明茶杯,分别倒入半杯冷水和热水,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逐渐加入蔗糖,并使之充分溶解,直到饱和。该同学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研究溶解度与()
A.温度的关系B.溶剂质量的关系
C.搅拌的关系D.大气压的关系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写出二条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2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2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 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 _(填“甲”或“乙”)物质;
(3)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 __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B.
C.D.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已知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克,如果要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可行的是( )
A.改变溶剂的量
B.改变温度
C.改变搅拌的速度
D.改变硝酸钾的颗粒大小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