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小明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取出一杯4℃的澄清石灰水(熟石灰的饱和溶液),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4℃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2-24 05:5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氯化钠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D.图③和图④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同类题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
B.溶液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
C.浓溶液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是溶液
D.温度会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搅拌不会增大固体溶解度
同类题3
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
3
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混合后为
t
1
℃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
t
2
℃,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
t
1
℃,有晶体析出
同类题4
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2)20℃时,A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3)20℃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
数据来判断。
同类题5
如图的曲线反应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达到饱和时其浓度情况。已知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现有一份该物质在 t
1
℃时形成的饱和溶液,其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用 M 表示。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升温 10℃后,M 向右平移
B.加入溶质(假设温度不变)时,M 点向上平移
C.降温 10℃后,M 点沿曲线向左下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不变)时,M 点不动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