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错误的是()
A.蔗糖与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可说明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约翰·墨累实验证明了水会产生压强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为了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大量的水B.加入大量的硝酸钾固体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表示一杯已配制好的蔗糖溶液,要增加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操
作正确的是(  )
A.升温B.降温
C.加糖D.搅拌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的种类及用量等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 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素2:温度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用量等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 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一定量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你认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跟溶剂量有关系吗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b物质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b比a多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甲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现将剩有蔗糖固体的饱和溶液降温,则烧杯底部的蔗糖固体质量将()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
B.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
C.两溶液的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①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②t3℃时,A和C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2℃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A”或“C”)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
(2)5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氯化钾固体60克,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到0.1%)。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