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
B.人体感觉教室内舒适的温度值约为35℃ |
C.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4min |
D.教室内一盏光灯的额定电压约为110V |
N2在诸多领域用途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实验室制备较为纯净N2的方
法,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请你参与交流与讨论

(查阅资料)N2的制法有下列三种方案:
方案1: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浴液制得N2
方案2:加热条件下,以NH3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活性铜粉和水
方案3:将空气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粉获得较纯的N2
(实验准备)以实验室常见仪器自(药品)等设计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有的夹持和加热仪器未画出)
(分析交流)
(1)若以方案1制得N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
(2)若按方案2制得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整套制气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反应方程式)获得N2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法,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请你参与交流与讨论

(查阅资料)N2的制法有下列三种方案:
方案1: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浴液制得N2
方案2:加热条件下,以NH3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活性铜粉和水
方案3:将空气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粉获得较纯的N2
(实验准备)以实验室常见仪器自(药品)等设计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有的夹持和加热仪器未画出)
(分析交流)
(1)若以方案1制得N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
(2)若按方案2制得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整套制气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反应方程式)获得N2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如果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先将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等分为若干份,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水浴 |
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对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然后通入氢气 |
C.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
D.使用显微镜时,先放上装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反光镜 |
如图是实验室用“W”形玻璃管进行的微型实验。

(1)“a”处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氧化铁是_____。(选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b”处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该实验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

(1)“a”处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氧化铁是_____。(选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b”处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该实验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A装置制取的氧气,经B后通入C装置,使塑料试样能充分燃烧。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某种液体,其作用是_________
(2)装置C中直玻璃管中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装置D增重2.7g,装置E增重6.6g,则样品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小叶认为,此实验测得的结果会不准确,应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请你说出原因并写出正确的修改方法__________

(1)A装置制取的氧气,经B后通入C装置,使塑料试样能充分燃烧。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某种液体,其作用是_________
(2)装置C中直玻璃管中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装置D增重2.7g,装置E增重6.6g,则样品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小叶认为,此实验测得的结果会不准确,应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请你说出原因并写出正确的修改方法__________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10g |
B.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
C.普通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
D.百米比赛时运动员的速度约为2m/s |
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以下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____树下的气温(T1)、________树下的气温(T2)、________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以下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____树下的气温(T1)、________树下的气温(T2)、________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________。
小明在课堂见老师拿单摆做了相关实验后,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疑问: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否和摆锤的质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利用支架、细线、长纸板、细沙、沙漏(细沙能匀速流出)、刻度尺进行了如下实验。(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实验一:将细沙倒入沙漏,同时将沙漏向一侧拉开一定角度后释放,让单摆摆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形成的沙堆如图甲(纸板上的虚线 O1O2 位于沙漏静止时的正下方)所示: 两边细沙多,中间细沙少。
实验二:如图乙,将沙漏向一侧拉开一定角度后释放的同时,以v 速度匀速拉动下方纸板;一段时间后,形成纸板上的沙堆曲线,如图丙所示。
(1)由实验一可知,单摆从一端摆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如何变化?_____。
(2)在实验二后,小明对丙图进行了一些简单操作并判断得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和摆锤质量无关。请简述小明进行的操作和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将细沙倒入沙漏,同时将沙漏向一侧拉开一定角度后释放,让单摆摆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形成的沙堆如图甲(纸板上的虚线 O1O2 位于沙漏静止时的正下方)所示: 两边细沙多,中间细沙少。
实验二:如图乙,将沙漏向一侧拉开一定角度后释放的同时,以v 速度匀速拉动下方纸板;一段时间后,形成纸板上的沙堆曲线,如图丙所示。
(1)由实验一可知,单摆从一端摆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如何变化?_____。
(2)在实验二后,小明对丙图进行了一些简单操作并判断得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和摆锤质量无关。请简述小明进行的操作和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