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用科学方法认识和改造物质,只有正确认识了物质,才能合理改造和应用物质.请你运用归纳/演绎、实验、比较/对比等科学方法认识氯化钠.
(1)用归纳演绎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已知下列反应:HCl+AgNO3=AgCl↓+HNO3 MgCl2+2AgNO3=2AgCl↓+Mg(NO3)2
①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运用(填“归纳”或“演绎”)________ 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__ .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填“归纳”或“演绎”)________ 法.
(2)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①要验证(1)②中“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断,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 ________ ,
②有实验法认识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3)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通过比较/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选字母编号,下同)________ ,不同点有 ________ .
(4)用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改造物质从古希腊炼金士到今天的化学工作者,都用了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证明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可采用蒸馏法和结晶法中的________ ,在生活生产中通过蒸馏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________ ,通过结晶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 ________ .
(1)用归纳演绎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已知下列反应:HCl+AgNO3=AgCl↓+HNO3 MgCl2+2AgNO3=2AgCl↓+Mg(NO3)2
①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运用(填“归纳”或“演绎”)________ 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__ .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填“归纳”或“演绎”)________ 法.
(2)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①要验证(1)②中“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断,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 ________ ,
②有实验法认识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3)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通过比较/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选字母编号,下同)________ ,不同点有 ________ .

A.易溶物质 | B.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方向 | 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 D.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E.23℃时的溶解度 | F.40℃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 |
如图是测小石块的体积的示意图,则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该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厘米 3,如果某同学测小石块的体积时把左、右两图的操作顺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 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 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小明同学先后 4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2.53 厘米、2.55厘米、2.53厘米、2.75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2.53 厘米 | B.2.54 厘米 |
C.2.59 厘米 | D.2.537 厘米 |
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 B.仔细地观察蜗牛的活动 |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 |
如图所示是试管夹,A是短柄,B是长柄,关于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中部横向插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按在短柄上 |
B.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上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
C.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
D.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需要按在短柄上 |
在实验与观察时,我们常常要借助各种仪器和工具。这是因为( )
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
B.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可靠的判断 |
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时间 | 蚂蚁数目 |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 |
7:00 | 8 | 1 | 9 | |
9:00 | 27 | 4 | 26 | |
11:00 | 98 | 17 | 110 | |
13:00 | 101 | 21 | 118 | |
15:00 | 104 | 27 | 107 | |
17:00 | 66 | 15 | 60 | |
19:00 | 4 | 2 | 7 | |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