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没有_______气体生成(填化学式)。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
①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
②连接实验仪器时,能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据报道,春节时,一男孩在排污井盖上燃放鞭炮,点燃了排污井内的气体,井盖被炸飞,男孩被井盖击伤。
(提出问题)排污井内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排污井内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了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CO2、CH4等。
(提出猜想)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排污井内气体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2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Ⅰ:有CO2、CH4
猜想Ⅱ:有CO、CH4
猜想Ⅲ:有CO、CO2
猜想Ⅳ:有CO、CO2、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

(问题讨论)
(1)装置A出现浑浊,证明猜想______不正确。
(2)小明通过装置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猜想Ⅲ不成立。小芳对此提出了疑议,小芳认为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再增加一个上图中______(填序号)装置,才能证明猜想Ⅲ不成立。
(3)为了进一步确认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明将装置C处气体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D、E,经实验测定装置D增重1.8 g,装置E增重2.2 g,由此证明猜想____成立。
(4)小明认为要证明排污井内气体是否含有CO,可以不用装置B,小芳则认为需要使用装置B,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过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在反应前后测量C、D装置的质量(各步反应均完全)记录如下表: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__。   
(3)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则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A.甲、乙、丙B.甲、乙、甲
C.丙、甲、乙、丙D.丙、甲、丙、乙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芽所在位置),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处理后埋进6个花盆的沙土中5厘米深。
③把6个花盆执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
培养条件
1号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号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号
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号
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
5号
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并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6号
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
 
(1)该实验探究___________这些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___________是这组实验的变量。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
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_____,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_____免疫.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是否存活?_____为什么?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
(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B.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C.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若不慎将玻璃仪器打碎,要赶紧把碎玻璃清理干净。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结合下列实验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2)上述仪器中稀释浓硫酸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__;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________,然后涂上 3%~ 5%的碳酸氢钠溶液.请写出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3 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 、B 、c ,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 试管加入l 毫升稀盐酸和l 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 毫升唾液;向C试管如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二: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