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发现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物质。经查证黑色颗粒成分是碳,但不清楚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钙。
(进行实验)步骤一:取适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固体全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步骤二:往步骤一中生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直至白色沉淀不再产生,将其过滤。
步骤三:用pH试纸检测步骤二中获得的滤液的pH,结果呈碱性。
(查阅资料)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Na2O+H2O=2NaOH)
(1)结合学过的知识和上述信息,写出猜想四不成立的依据:________。
(2)写出步骤三的具体操作________。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假设三成立。请分析小明的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钙。
(进行实验)步骤一:取适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固体全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步骤二:往步骤一中生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直至白色沉淀不再产生,将其过滤。
步骤三:用pH试纸检测步骤二中获得的滤液的pH,结果呈碱性。
(查阅资料)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Na2O+H2O=2NaOH)
(1)结合学过的知识和上述信息,写出猜想四不成立的依据:________。
(2)写出步骤三的具体操作________。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假设三成立。请分析小明的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小明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提纯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
小科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找来质量分别为 50g、
100g、200g 的三个小钢球、刻度尺和装满松软细砂子的木箱,按图情景进行实验。先将木箱中的细砂抹平,再让小钢球从距地面 H 处由静止释放,小钢球砸进细砂并陷入其中,测出小钢球在细砂中下陷的深度 d 和释放前小球的高度 H,下表是他 5 次实验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他根据________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分析表中序号 1、2、3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序号为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同一高度,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100g、200g 的三个小钢球、刻度尺和装满松软细砂子的木箱,按图情景进行实验。先将木箱中的细砂抹平,再让小钢球从距地面 H 处由静止释放,小钢球砸进细砂并陷入其中,测出小钢球在细砂中下陷的深度 d 和释放前小球的高度 H,下表是他 5 次实验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他根据________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分析表中序号 1、2、3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序号为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同一高度,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下列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
B.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
C.对鸡蛋沉浮的观察必须借助工具 |
D.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 |
当感觉器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判断时,必须( )
A.向老师求助,获取答案 |
B.等其他同学说出答案 |
C.查阅资料及参考答案,获得结果 |
D.通过实验,获得结果 |
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②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③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