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取20个同一品种的水仙头(水仙的鳞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0个水仙头较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10个水仙头较小,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再用0.1毫克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花芽。将两组水仙头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了20天。据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了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头开花的结论。请你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假设是 。
(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的目的是 。
(3)该实验设计中有不够严密之处,请予纠正 。
(1)该实验的假设是 。
(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的目的是 。
(3)该实验设计中有不够严密之处,请予纠正 。
小科注意家里摆钟(如图所示)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小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他的猜想: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跟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跟绳子长度有关。
(1)为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科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 。
(2)为了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科用同一小球做了大量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如果家里的摆钟变慢了,为了调准,应该把摆长 (“调长”或“调短”)。
(3)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小科应该怎么做?

他的猜想: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跟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跟绳子长度有关。
(1)为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科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 。
(2)为了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科用同一小球做了大量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摆长l/m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周期T/s | 1.1 | 1.3 | 1.4 | 1.5 | 1.7 | 1.8 | 1.9 | 2.0 |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如果家里的摆钟变慢了,为了调准,应该把摆长 (“调长”或“调短”)。
(3)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小科应该怎么做?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匆忙搓(cuǒ)脚?”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请完善下面的实验设计,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思路:
(1)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_____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2)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
(3)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 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若______________ 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4)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___________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思路:
(1)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_____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2)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
(3)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 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若______________ 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4)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___________作用。
小明家经常出现蟑螂,他想: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
(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科学探究小组探究植物生长与音乐的关系。取4株长势相同的水仙花,置于室外采光相同、温度相同、土壤肥力相同处,于相同时间浇相同的水(成分相同、体积相同)。对其中3株分别在其旁边播放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乐,对另外一株不播放音乐并置于一安静的环境中(声音保持在30分贝以下),20天后观察其生长情况。各株水仙花的长势情况如下表:
(1)在编号3这一组发现植株会向一边倾斜,请你预测一下,此时植株会向 (填“朝向声源”或“背向声源”)边倾斜。
(2)其中是对照组的是 (填编号)。
(3)你的结论是:
编号 | 花 | 茎 | 叶 |
1 古典音乐 | 洁白,肥大 | 碧绿,粗壮 | 茂盛,生机勃勃 |
2 乡村音乐 | 正常生长 | 绿色,虽较细但健康 | 长势较好 |
3 摇滚乐 | 很小且少 | 向一边倾斜,扭曲 | 枯黄,发焉 |
4 不播放音乐 | 正常生长 | 绿色、细、有倒伏 | 长势较好 |
(1)在编号3这一组发现植株会向一边倾斜,请你预测一下,此时植株会向 (填“朝向声源”或“背向声源”)边倾斜。
(2)其中是对照组的是 (填编号)。
(3)你的结论是:
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会生出霉菌,而在冰箱低温储存室内的馒头则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以下是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影响的实验”,请你来和他们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3)制订计划:
①实验材料:2个相同的馒头、2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
②实验步骤:将2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一个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里。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4)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5)此实验中的变量是: 。
(6)得出结论: 。
(1)提出问题: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3)制订计划:
①实验材料:2个相同的馒头、2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
②实验步骤:将2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一个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里。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4)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温暖潮湿 | 没有发霉 | 少许霉菌 | 很多霉菌 | 非常多霉菌 | 长满了霉菌 |
低温潮湿 | 没有发霉 | 没有发霉 | 没有发霉 | 没有发霉 | 没有发霉 |
(5)此实验中的变量是: 。
(6)得出结论: 。
小明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I.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设计中的缺陷是 ,改进后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3)请仿照下图的甲,将表格中的其他数据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I.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 实验前质量/g | 实验后质量/g | 生长情况 |
甲 | 41 | 51 |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
乙 | 41 | 70 |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
丙 | 41 | 99 |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设计中的缺陷是 ,改进后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3)请仿照下图的甲,将表格中的其他数据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生长素、赤霉素及赤霉素和生长素一起作用对豌豆茎伸长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
②将两组豌豆茎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培养液的成分见右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每隔12小时,测量茎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段仲长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右图曲线。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实验中要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的目的是
(2)请完善上述实验,写出你补充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补充的实验:
第一步:再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
第二步:将这两组茎段分别放入C、D培养皿中,
第三步:用同样方法测量并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
若观察到B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比A、C、D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都长,C、D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比A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长。则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
②将两组豌豆茎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培养液的成分见右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每隔12小时,测量茎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段仲长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右图曲线。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实验中要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的目的是
(2)请完善上述实验,写出你补充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补充的实验:
第一步:再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
第二步:将这两组茎段分别放入C、D培养皿中,
第三步:用同样方法测量并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
若观察到B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比A、C、D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都长,C、D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比A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长。则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使用一次),用排水法测量化学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回答问题:

(1)书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根据上述器材和实验方法测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偏高的原因是由于测得氢气的体积偏小,那么引起测得氢气体积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氢气难溶于水)

(1)书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根据上述器材和实验方法测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偏高的原因是由于测得氢气的体积偏小,那么引起测得氢气体积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氢气难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