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放学回家后,小刚想看一下电视,结果用遥控器来能打开电视机,究竟是电视机故障了呢?还是遥控器没用了……小刚为了?原因采取些措施进行了一一排除。小刚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属于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 B.制定计划 | C.进行实验 | D.得出结论 |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取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据科学学习中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_______有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_______有关的实验结论.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取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据科学学习中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钢球质量![]() | 抛出点离地高度![]() | 水平抛出的速度![]() | 落地时间![]() |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
1 | 10 | 2 | 1 | 0.64 | 0.64 |
2 | 20 | 2 | 1 | 0.64 | 0.64 |
3 | 10 | 2 | 2 | 0.64 | 1.28 |
4 | 10 | 4 | 2 | 0.91 | 1.82 |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_______有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_______有关的实验结论.
进入五中学习的小科同学特别爱钻研,喜欢动手做实验,最近班里忙着准备第61届校运动会开幕式入场的节目表演,由于要买裤子,量腰围,让小科产生了许多想法:
(一)从量腰围到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探究与思考
在量腰围时小科知道皮尺必须与腰完全重合,而在用“扎孔法”测量圆柱体周长时可以有如下两种测量方式:

乙方式可行吗?小科在家中进行了探究:
(1)小科在用卷纸很方便地按甲、乙两种方式操作且乙方式按倾斜程度不同做了三次:

(2)将带孔的纸条展开拉直分别如下图:

根据以上(1)(2)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圆柱体的周长等于两孔之间的距离,但由于牙签扎的孔过大,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该:测量两孔的_________之间的距离。
②请你用刻度尺量一量,可知道“斜绕式”扎孔法测圆柱体周长是_____的(填“可行”或“不可行”)
③请你仔细观察纸条展开拉直后的四幅图,可发现“斜绕式”与“垂直式”本质上是相同的,即两孔的连线始终与圆柱体的轴线_________。
④小科为什么把“斜绕式按不同倾斜程度做多次?理由是_________ (从下列两项中选填)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b、避免结论偶然性使之更具普遍性
(二)从圆柱体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究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多的测量研究
(1)小科通过思考,想出了“扎孔法测圆柱体的数学原理。同学们,相信你也能做到;_________
(2)小科还想测量新买卷纸的总长,他当然不会真把那么长的卷纸去完全测量一遍,他的研究还在继续......
(一)从量腰围到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探究与思考
在量腰围时小科知道皮尺必须与腰完全重合,而在用“扎孔法”测量圆柱体周长时可以有如下两种测量方式:

乙方式可行吗?小科在家中进行了探究:
(1)小科在用卷纸很方便地按甲、乙两种方式操作且乙方式按倾斜程度不同做了三次:

(2)将带孔的纸条展开拉直分别如下图:

根据以上(1)(2)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圆柱体的周长等于两孔之间的距离,但由于牙签扎的孔过大,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该:测量两孔的_________之间的距离。
②请你用刻度尺量一量,可知道“斜绕式”扎孔法测圆柱体周长是_____的(填“可行”或“不可行”)
③请你仔细观察纸条展开拉直后的四幅图,可发现“斜绕式”与“垂直式”本质上是相同的,即两孔的连线始终与圆柱体的轴线_________。
④小科为什么把“斜绕式按不同倾斜程度做多次?理由是_________ (从下列两项中选填)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b、避免结论偶然性使之更具普遍性
(二)从圆柱体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究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多的测量研究
(1)小科通过思考,想出了“扎孔法测圆柱体的数学原理。同学们,相信你也能做到;_________
(2)小科还想测量新买卷纸的总长,他当然不会真把那么长的卷纸去完全测量一遍,他的研究还在继续......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获得蜗牛的一些基本信息,现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测定蜗牛的体长及爬行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秒钟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蜗牛的位置,并将照片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1)蜗牛的体长为_________mm
(2)30秒钟后,蜗牛的爬行距离为_________mm
②为了研究光照对蜗牛生活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有影响,而且蜗牛不喜欢强光照射
实验:取一纸盒并在纸盒的底部均匀的铺上湿土及菜叶,将纸盒一半用黑纸盖住,在不遮光处放一只蜗牛,并将装置放在太阳下。
(3)出现怎样的现象说明猜想二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存在一处不足之处,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测定蜗牛的体长及爬行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秒钟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蜗牛的位置,并将照片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1)蜗牛的体长为_________mm
(2)30秒钟后,蜗牛的爬行距离为_________mm
②为了研究光照对蜗牛生活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有影响,而且蜗牛不喜欢强光照射
实验:取一纸盒并在纸盒的底部均匀的铺上湿土及菜叶,将纸盒一半用黑纸盖住,在不遮光处放一只蜗牛,并将装置放在太阳下。
(3)出现怎样的现象说明猜想二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存在一处不足之处,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 | B.猜想 | C.实验 | D.分析 |
蚕在结茧时,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蚕丝的出丝率。某同学为了寻找“薄头茧”的成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相同数量的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均匀放入6片方格簇中,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结果见表。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该同学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从表中分析,要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的环境条件。
(3)9月份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
(4)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写出其中两个:_____、_____。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该同学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从表中分析,要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的环境条件。
(3)9月份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
(4)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写出其中两个:_____、_____。
一元硬币的外观呈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是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 B.建立假设 | C.收集证据 | D.作出结论 |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将橡胶球拉到相同高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1)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将橡胶球拉到相同高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1)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 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 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
足够的水。
(4) 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足够等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5)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1) 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 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
足够的水。
(4) 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足够等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 涤纶 | 麻 | 棉 |
杯中所剩水量 | 最多 | 较少 | 最少 |
布块所含水量 | 最少 | 较多 | 最多 |
(5)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建立猜测和假设,②获取事实与证据,③提出问题,④合作交流,⑤制订计划,⑥检验与评价。正确的步骤应该是:_ _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③①⑤②⑥④ | C.③①⑤②④⑥ | D.③①⑤④②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