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将橡胶球拉到相同高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1)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5-11-03 07:5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 CuSO4 溶液逐滴加到 5mL 饱和 NaOH 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 CuSO4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 1﹣6 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 7﹣9 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
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 Cu(OH)2 , 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Ⅰ. Cu(OH)2 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分解生成 CuO 和水
Ⅱ. 酮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 Cu(OH)2 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 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 Cu(OH)2 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Cu(OH)2 可在足量 NaOH 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1)(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 Cu(OH)2 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少许 Cu(OH)2粉末加到 5mL 蒸馏
水中,充分振荡
________
猜想一错误

________
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2)(结论与反思)
①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Cu(OH)2 在 NaOH 溶液中溶解反应生成Na2Cu(OH)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根据实验可知饱和 CuSO4 溶液与饱和 NaOH 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

同类题4

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下面是在18 ℃、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实验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实验一)
Ⅰ. 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100毫升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秒记录一次温度,得图甲中曲线a。
Ⅱ. 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甲中曲线b。
Ⅲ. 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甲中曲线c。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该变化是由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由图甲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
(实验二) 将2.40克镁粉和质量为28.00克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毫升水的隔热容器中,不断搅拌。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3)实验二中,当NaCl质量大于7.30克时,实验不再做的原因是_____。
A. 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 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
C. 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
D. 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
(4)如果在实验二中加入质量为3.65克 NaCl,混合物的温度最高大约是______。
(5)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A. 2.40克镁粉、7.30克NaCl和28.00克铁粉
B. 2.40克镁条、7.30克NaCl和28.00克铁粉
C. 2.40克镁粉、8.76克NaCl和28.00克铁粉
D. 2.40克镁条、8.76克NaCl和28.00克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