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活性病菌后没有发病,是因为这些绵羊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_____,这种免疫称为_____.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甲”或“乙”)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在传染病爆发的时期,各个国家对进口物品进行严格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_____.
分组 | 第一次处理 | 第二次处理 | ||
方法 | 结果 | 方法 | 结果 | |
甲组绵羊 | 注射脱毒病菌 | 无病症 | 注射活性病菌 | 无病症 |
乙组绵羊 | 不注射任何病菌 | 无病症 | 注射活性病菌 | 有病症 |
(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活性病菌后没有发病,是因为这些绵羊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_____,这种免疫称为_____.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甲”或“乙”)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在传染病爆发的时期,各个国家对进口物品进行严格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_____.
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取图甲所示的三个相同的装置;
②取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的同种小鼠若干只,按图乙设置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

(1)针对小明探究的问题,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请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①取图甲所示的三个相同的装置;
②取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的同种小鼠若干只,按图乙设置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

(1)针对小明探究的问题,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请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小静饲养黄粉虫作为观赏小鸟的饲料,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有害昆虫。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会吃泡沫塑料吗?
实验一:她把黄粉虫分为两组进行喂养,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发现黄粉虫确实会吃塑料餐盒。
实验二:她又对塑料餐盒片和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实验,现象如下:
请回答:
(1) 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 实验一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她把黄粉虫分为两组进行喂养,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发现黄粉虫确实会吃塑料餐盒。
实验二:她又对塑料餐盒片和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内容 | 静电吸附 | 燃烧 | 浸水 | 气味 |
塑料餐盒片 | 能 | 能 | 漂浮 | 无 |
粪便 | 不能 | 不能 | 下沉 | 腐败臭味 |
请回答:
(1) 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 实验一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将A、B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___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_____(选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___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将A、B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___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_____(选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___瓶。
新鲜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以下是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将其补充完整。
(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人A、B培养皿中
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______新鲜菠萝汁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结果的预测
若A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完好,而B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的破损,则说明______。
(3)讨论交流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人A、B培养皿中
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______新鲜菠萝汁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结果的预测
若A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完好,而B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的破损,则说明______。
(3)讨论交流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下列书本上的几个实验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①在A处形成泥石流 ②研究板块碰撞运动 ③研究分子之间有间隙
④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①在A处形成泥石流 ②研究板块碰撞运动 ③研究分子之间有间隙
④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夏天烈日暴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
(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
A.早晨 | B.中午 | C.傍晚 |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学们在生活中都会无意识地涉及许多科学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
(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
(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炸开了。
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
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甲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乙所示)。
(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乙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_______
(实验拓展)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时,如果把图甲的装置从山脚转移到山顶,那么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由于___________。
(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
(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炸开了。
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
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甲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乙所示)。
(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乙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_______
(实验拓展)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时,如果把图甲的装置从山脚转移到山顶,那么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由于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① 准备甲、乙两个大玻璃杯,中间各放两个隔板(隔板上钻有许多小孔),装置如图所示。

② 甲、乙玻璃杯底部和隔板上各放20粒形态大小相似且正常的绿豆种子。
③ 向玻璃杯中加水,使②和⑤两处的绿豆种子接触到水。
④ 甲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乙装置放在冰箱中。
⑤ 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隔板钻孔的目的是:使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得到________ 。
(2)图中的②与⑤两组种子的变量是________。设置甲、乙两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只有________(填标号)处的种子萌发了。
(4)此实验说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 。
① 准备甲、乙两个大玻璃杯,中间各放两个隔板(隔板上钻有许多小孔),装置如图所示。

② 甲、乙玻璃杯底部和隔板上各放20粒形态大小相似且正常的绿豆种子。
③ 向玻璃杯中加水,使②和⑤两处的绿豆种子接触到水。
④ 甲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乙装置放在冰箱中。
⑤ 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隔板钻孔的目的是:使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得到________ 。
(2)图中的②与⑤两组种子的变量是________。设置甲、乙两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只有________(填标号)处的种子萌发了。
(4)此实验说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