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
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包括: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 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 C 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
②装置 D 中胶头滴管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______ ,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___ 。
(5)结论:原假设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6)拓展:实验室能否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包括: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 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 C 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
②装置 D 中胶头滴管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______ ,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___ 。
(5)结论:原假设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6)拓展:实验室能否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小柯到果园摘枇杷,看到一簇簇枇杷被套在外黄内黑的纸袋中。为什么要给枇杷套袋呢?好学的小柯请教于果农,果农告诉他,果实套袋能够有效的保护果实,对防止枇杷病虫害、减少鸟类啄食以及抑制锈病的发生均有重要的作用,还可减少果实与枝叶间相互摩擦而造成的机械伤,同时减少枇杷果实上的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安全性,增加种植效益。可是套袋的材质对枇杷的病虫害和风味等有什么影响?小柯查阅了某农科所的研究资料。
(1)选择试验场地及果树试验面积为2.67公顷;枇杷2200株
(2)试验方法及处理设5个处理(
(3)套袋前的管理
(1)疏花由于枇杷花量大,于10月下旬进行疏花,每个花穗顶部疏去1/3~1/4的花蕾,以提高花质
(2)修剪冬季清园时,剪去枯枝、弱枝、交叉枝、病虫危害枝
(3)促花采用拉枝及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花蕾壮大,叶面肥在花芽形成期及花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绿芬威1号800倍液3次
(4)疏果从春节前至3月上旬,疏果2~3次,疏去小果、畸形果、受冻果、病虫危害果,每穗留果4~6个
(5)套袋前的2月下旬~3月上旬喷防病虫农药1~2次,第一次在套袋前7~10天;第二次在套袋前1天,果实套袋于3月5~15日进行
4)、试验结果
附表××农场×队枇杷套袋试验验收测评结果表

请你与小柯一起参与研究:
(1)所设的5种处理中,属于对照组的是_____。
(2)被选为试验的枇杷的的要求是_____。
(3)该试验的结论是_____。
(4)关于枇杷套袋,你还想探究_____。
(1)选择试验场地及果树试验面积为2.67公顷;枇杷2200株
(2)试验方法及处理设5个处理(
A.自制旧报纸袋; | B.白色单层纸袋; | C.黄色单层纸袋; | D.塑料编织袋; | E.不套袋),3次重复。 |
(1)疏花由于枇杷花量大,于10月下旬进行疏花,每个花穗顶部疏去1/3~1/4的花蕾,以提高花质
(2)修剪冬季清园时,剪去枯枝、弱枝、交叉枝、病虫危害枝
(3)促花采用拉枝及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花蕾壮大,叶面肥在花芽形成期及花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绿芬威1号800倍液3次
(4)疏果从春节前至3月上旬,疏果2~3次,疏去小果、畸形果、受冻果、病虫危害果,每穗留果4~6个
(5)套袋前的2月下旬~3月上旬喷防病虫农药1~2次,第一次在套袋前7~10天;第二次在套袋前1天,果实套袋于3月5~15日进行
4)、试验结果
附表××农场×队枇杷套袋试验验收测评结果表

请你与小柯一起参与研究:
(1)所设的5种处理中,属于对照组的是_____。
(2)被选为试验的枇杷的的要求是_____。
(3)该试验的结论是_____。
(4)关于枇杷套袋,你还想探究_____。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研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①他假设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对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 。
(3)步骤②采用的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_方法。
(4)本实验结果______假设(填“符合”或“不符合”)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 。
(3)步骤②采用的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_方法。
(4)本实验结果______假设(填“符合”或“不符合”)
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该气体________________ ,若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则假设正确。

(1)他提出的问题是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该气体
下列关于洞头海域常见卢鱼和黄姑鱼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脂肪含量高 |
B.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更加美味 |
C.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生活水区深 |
D.卢鱼和黄姑鱼食性(吃的食物种类)是否有差异 |
我们科学书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
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我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小明和小红的猜想外,请你也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
(6)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长”或“短”)。
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我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 摆长(绳长)/厘米 | 摆动幅 度/厘米 |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
1 | 100 | 5 | 40 | 2.0 |
2 | 100 | 8 | 40 | ? |
3 | 80 | 5 | 30 | 1.5 |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小明和小红的猜想外,请你也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
(6)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长”或“短”)。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健雄证实。结果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充分说明: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A.详细观察 | B.实验验证 | C.提出问题 | D.胡思乱想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A、B、C三个烧瓶内分别加入同质等量的肉汤,A瓶和B瓶敞口,C瓶密封.将A、B和C瓶的肉汤加热煮沸,冷却后,处理如右图1所示.请据图1分析回答

(1)如果A和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
(2)如果B和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瓶肉汤先变质.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食物腐败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在A、B、C三个烧瓶内分别加入同质等量的肉汤,A瓶和B瓶敞口,C瓶密封.将A、B和C瓶的肉汤加热煮沸,冷却后,处理如右图1所示.请据图1分析回答

(1)如果A和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
(2)如果B和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瓶肉汤先变质.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食物腐败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①评价与交流
②制订计划
③建立猜测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评价与交流
②制订计划
③建立猜测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④⑥⑤③②① |
C.④③②⑥⑤① | D.③④⑥①②⑤ |
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水果电池电压”的实验中:
小明用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较小的柠檬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所示。小华用铜片和铝片插入较大的柠檬也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分别连通相同的音乐芯片,小华比小明的芯片声音要响一些。由此他们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水果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一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猜想一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用铜片作为电池的正极,分别用外形相同的锌、铝、铁等金属片作为电池的负极,将金属片电极插入柠檬,并保持_____和_____相同,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二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小明先将柠檬压在桌面上滚了几下,再做成水果电池,测出电压达到1.0V,据此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_____。
小明用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较小的柠檬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所示。小华用铜片和铝片插入较大的柠檬也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分别连通相同的音乐芯片,小华比小明的芯片声音要响一些。由此他们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水果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一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猜想一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用铜片作为电池的正极,分别用外形相同的锌、铝、铁等金属片作为电池的负极,将金属片电极插入柠檬,并保持_____和_____相同,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二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小明先将柠檬压在桌面上滚了几下,再做成水果电池,测出电压达到1.0V,据此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