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取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据科学学习中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_______有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_______有关的实验结论.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取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据科学学习中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钢球质量![]() | 抛出点离地高度![]() | 水平抛出的速度![]() | 落地时间![]() |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
1 | 10 | 2 | 1 | 0.64 | 0.64 |
2 | 20 | 2 | 1 | 0.64 | 0.64 |
3 | 10 | 2 | 2 | 0.64 | 1.28 |
4 | 10 | 4 | 2 | 0.91 | 1.82 |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_______有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_______有关的实验结论.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实验方案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假设,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进入五中学习的小科同学特别爱钻研,喜欢动手做实验,最近班里忙着准备第61届校运动会开幕式入场的节目表演,由于要买裤子,量腰围,让小科产生了许多想法:
(一)从量腰围到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探究与思考
在量腰围时小科知道皮尺必须与腰完全重合,而在用“扎孔法”测量圆柱体周长时可以有如下两种测量方式:

乙方式可行吗?小科在家中进行了探究:
(1)小科在用卷纸很方便地按甲、乙两种方式操作且乙方式按倾斜程度不同做了三次:

(2)将带孔的纸条展开拉直分别如下图:

根据以上(1)(2)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圆柱体的周长等于两孔之间的距离,但由于牙签扎的孔过大,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该:测量两孔的_________之间的距离。
②请你用刻度尺量一量,可知道“斜绕式”扎孔法测圆柱体周长是_____的(填“可行”或“不可行”)
③请你仔细观察纸条展开拉直后的四幅图,可发现“斜绕式”与“垂直式”本质上是相同的,即两孔的连线始终与圆柱体的轴线_________。
④小科为什么把“斜绕式按不同倾斜程度做多次?理由是_________ (从下列两项中选填)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b、避免结论偶然性使之更具普遍性
(二)从圆柱体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究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多的测量研究
(1)小科通过思考,想出了“扎孔法测圆柱体的数学原理。同学们,相信你也能做到;_________
(2)小科还想测量新买卷纸的总长,他当然不会真把那么长的卷纸去完全测量一遍,他的研究还在继续......
(一)从量腰围到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探究与思考
在量腰围时小科知道皮尺必须与腰完全重合,而在用“扎孔法”测量圆柱体周长时可以有如下两种测量方式:

乙方式可行吗?小科在家中进行了探究:
(1)小科在用卷纸很方便地按甲、乙两种方式操作且乙方式按倾斜程度不同做了三次:

(2)将带孔的纸条展开拉直分别如下图:

根据以上(1)(2)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圆柱体的周长等于两孔之间的距离,但由于牙签扎的孔过大,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该:测量两孔的_________之间的距离。
②请你用刻度尺量一量,可知道“斜绕式”扎孔法测圆柱体周长是_____的(填“可行”或“不可行”)
③请你仔细观察纸条展开拉直后的四幅图,可发现“斜绕式”与“垂直式”本质上是相同的,即两孔的连线始终与圆柱体的轴线_________。
④小科为什么把“斜绕式按不同倾斜程度做多次?理由是_________ (从下列两项中选填)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b、避免结论偶然性使之更具普遍性
(二)从圆柱体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究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多的测量研究
(1)小科通过思考,想出了“扎孔法测圆柱体的数学原理。同学们,相信你也能做到;_________
(2)小科还想测量新买卷纸的总长,他当然不会真把那么长的卷纸去完全测量一遍,他的研究还在继续......
阅读短文,将答案的序号填到对应的位置上
①小王和小陈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海水较凉。②小王对小陈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③小陈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④傍晚他们又来到海边,却发现沙子要比海水凉。⑤小王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⑥小陈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⑦小王和小陈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⑧小王他们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表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属于猜测的是______;属于科学实验的是______。
①小王和小陈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海水较凉。②小王对小陈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③小陈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④傍晚他们又来到海边,却发现沙子要比海水凉。⑤小王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⑥小陈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⑦小王和小陈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⑧小王他们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表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属于猜测的是______;属于科学实验的是______。
图1是小红为“探究种子萌发条件”设计的实验,小平觉得设计有不足之处,经思考后设计了图2的方案,他们挑选了大小.外型相当的大豆种子,按新方案(每只烧杯的每一层种子数量相同)进行实验,请回答:

(1)小平认为图1设计不足之处是________ 。
(2)一段时间后,他俩发现图2中间层的种子只在20℃环境下萌发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3)小平再次仔细观察,发现图2中20℃环境下中间层还有个别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4)在此实验过程中,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________ 。

(1)小平认为图1设计不足之处是
(2)一段时间后,他俩发现图2中间层的种子只在20℃环境下萌发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小平再次仔细观察,发现图2中20℃环境下中间层还有个别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4)在此实验过程中,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 1 号和 2 号两只试管作对照实验,在 2 号试管的 A 处应加_____。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 1 号和 3 号两支试管进行实验,那么 B 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1 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选用 1、4、5 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
(4)如果 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
馒头碎屑或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适量馒头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
唾液有无 | 2 mL 唾液 | A | 2 mL 唾液 | 2 mL 唾液 | 2 mL 唾液 | |
是否搅拌 | 搅拌 | 搅拌 | B | 搅拌 | 搅拌 | |
温度 | 37 ℃ | 37 ℃ | 37 ℃ | 0 ℃ | 100 ℃ | |
水浴时间 | 10 min | |||||
加入碘液 | 2 滴 | |||||
现象 | | | | | | |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 1 号和 2 号两只试管作对照实验,在 2 号试管的 A 处应加_____。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 1 号和 3 号两支试管进行实验,那么 B 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1 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选用 1、4、5 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
(4)如果 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获得蜗牛的一些基本信息,现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测定蜗牛的体长及爬行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秒钟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蜗牛的位置,并将照片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1)蜗牛的体长为_________mm
(2)30秒钟后,蜗牛的爬行距离为_________mm
②为了研究光照对蜗牛生活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有影响,而且蜗牛不喜欢强光照射
实验:取一纸盒并在纸盒的底部均匀的铺上湿土及菜叶,将纸盒一半用黑纸盖住,在不遮光处放一只蜗牛,并将装置放在太阳下。
(3)出现怎样的现象说明猜想二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存在一处不足之处,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测定蜗牛的体长及爬行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秒钟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蜗牛的位置,并将照片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1)蜗牛的体长为_________mm
(2)30秒钟后,蜗牛的爬行距离为_________mm
②为了研究光照对蜗牛生活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有影响,而且蜗牛不喜欢强光照射
实验:取一纸盒并在纸盒的底部均匀的铺上湿土及菜叶,将纸盒一半用黑纸盖住,在不遮光处放一只蜗牛,并将装置放在太阳下。
(3)出现怎样的现象说明猜想二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存在一处不足之处,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刚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大小两种花生请他们品尝,他们一边吃着,一边产生了疑问:“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根据图中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

(1)图中四个人的说法,属于假设的是奶奶和___________同学的说法.
(2)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的变量应该是:______________
(3)晓刚的话是对甲同学说的,要比较两种花生的大小,晓刚提出处理数据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图中四个人的说法,属于假设的是奶奶和___________同学的说法.
(2)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的变量应该是:______________
(3)晓刚的话是对甲同学说的,要比较两种花生的大小,晓刚提出处理数据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小乐通过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过程如下: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甲、乙,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新鲜的唾液溶液,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
③同时将2支试管置于37oC的水中,恒温水浴一段时间后取出;
④往甲、乙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
(2)小乐根据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则小乐观察到的现象是加入碘液后,溶液都呈蓝色,这与事实不符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小乐重新实验并得到预期现象后,她利用正确的装置和材料及一瓶5%的稀盐酸,继续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否受酸性物质影响”,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
②向A试管内加入2毫升新鲜的唾液溶液与1毫升稀盐酸,振荡;向B试管内_____,振荡;
③同时将2支试管置于37℃的水中,恒温水浴…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甲、乙,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新鲜的唾液溶液,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
③同时将2支试管置于37oC的水中,恒温水浴一段时间后取出;
④往甲、乙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
(2)小乐根据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则小乐观察到的现象是加入碘液后,溶液都呈蓝色,这与事实不符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小乐重新实验并得到预期现象后,她利用正确的装置和材料及一瓶5%的稀盐酸,继续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否受酸性物质影响”,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
A.B,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 |
③同时将2支试管置于37℃的水中,恒温水浴…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 | B.猜想 | C.实验 | D.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