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 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 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 初始条件,则图乙中 e 点(产生麦芽糖量是最大量)或 d 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淀粉量增加时,e 点上移 |
B.pH=a 时,e 点下移 |
C.温度升高时,d 点右移 |
D.酶的量减少时,d 点右移 |
为了研究水果、蔬菜、粮食等保鲜的方法,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他们选取一支鲜嫩的黄瓜为材料,用刀片剥去绿色的外皮,用刀切成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三块长条,用线绳栓上,同时放入三只装有不同气体的集气瓶中,用胶塞塞紧。在室温26℃下经过40小时后,观察到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集气瓶中长条表示黄瓜条,其上黑点表示溃烂面)。 实验二:在水果存放时,他们检测出空气中氧气浓度(y)与水果释放出的CO2气体量(x)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1)根据实验一,你认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二,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个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合适?____。
实验一:他们选取一支鲜嫩的黄瓜为材料,用刀片剥去绿色的外皮,用刀切成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三块长条,用线绳栓上,同时放入三只装有不同气体的集气瓶中,用胶塞塞紧。在室温26℃下经过40小时后,观察到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集气瓶中长条表示黄瓜条,其上黑点表示溃烂面)。 实验二:在水果存放时,他们检测出空气中氧气浓度(y)与水果释放出的CO2气体量(x)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1)根据实验一,你认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二,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个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合适?____。
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____________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______牛(取g=10N/kg)。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____________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 | 四棱柱 | 圆柱 | 三棱柱 |
塑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 392 | 400 | 243 |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______牛(取g=10N/kg)。
在南瓜花蕾期,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花蕾可提高坐果率,促进增产。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的最适浓度。
①将生长发育(或状态)相同的南瓜__________分成若干组;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统计分析不同组的南瓜坐果率,确定最适施用浓度。
①将生长发育(或状态)相同的南瓜__________分成若干组;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统计分析不同组的南瓜坐果率,确定最适施用浓度。
如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仪器。在密闭小室内放有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缓冲液用以调节小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使其浓度保持在0.03%。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管内水珠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小室内气体体积如下表所示(表中气体的体积的单位是VL/cm2叶.min。“+”表示增加,“-”表示减少。光强度单位为klx)。

请回答:
(1)光强度为0时,小室内减少的气体是氧气。而当光强度增加时,小室内增加的气体是______,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2)为了防止光照引起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获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那么对照组小室内应放置______
光强度 | 0 | 5 | 10 | 20 | 30 | 40 |
气体体积 | -0.25 | +0.5 | +1.2 | +1.7 | +1.7 | +1.7 |

请回答:
(1)光强度为0时,小室内减少的气体是氧气。而当光强度增加时,小室内增加的气体是______,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2)为了防止光照引起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获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那么对照组小室内应放置______
A.同样大小新鲜叶片和水 | B.同样大小死叶片和水 |
C.同样大小死叶片和缓冲溶液 | D.同样大小纸片和水 |
近日微博热传:84消毒液与洁厕灵相混合使用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刺激性有毒气体,这是真的吗?某探究小组同学对此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果果说:该气体可能是CO2、H2S、H2、O2、Cl2中的一种;
(1)倩倩说:不可能是CO2或H2S,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硫元素;
(2)梅梅说:也不可能是H2或O2,原因是_________;经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是Cl2。
(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与洁厕灵相混合后会产生氯气,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aClO+2HCl═NaCl+Cl2↑+H2O。
②氯气在有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反应:Cl2+ H2O= HClO +HCl,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把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从而起到漂白的效果。
(进行实验)
(3)小组将收集到的气体样品通入图2装置中,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时,则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4)实验中需要闻收集到气体的气味,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
果果说:该气体可能是CO2、H2S、H2、O2、Cl2中的一种;
(1)倩倩说:不可能是CO2或H2S,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硫元素;
(2)梅梅说:也不可能是H2或O2,原因是_________;经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是Cl2。
(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与洁厕灵相混合后会产生氯气,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aClO+2HCl═NaCl+Cl2↑+H2O。
②氯气在有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反应:Cl2+ H2O= HClO +HCl,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把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从而起到漂白的效果。
(进行实验)
(3)小组将收集到的气体样品通入图2装置中,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时,则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4)实验中需要闻收集到气体的气味,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
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楼桃番茄变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楼桃番茄变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4个罐头瓶编号1〜4,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4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1号瓶与____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童是____。
(2)通过对3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
(3)该兴趣小组用萌发的种子继续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的架子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如图)。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因为萌发的种子进行____作用,____,导致大烧杯内气体含量减少,气压减小,使得大烧杯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所以杯外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杯内。
步骤一:取4个罐头瓶编号1〜4,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4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 | 处理方法 | 实验现象 | ||
1 | 不做处理 | 盖上瓶盖 |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 不萌发 |
2 | 不做处理 | 盖上瓶盖 | 放入℃的培养箱中 | 不萌发 |
3 |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 盖上瓶盖 | 放入5℃的培养箱中 | 不萌发 |
4 |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 盖上瓶盖 |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 萌发 |
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1号瓶与____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童是____。
(2)通过对3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
(3)该兴趣小组用萌发的种子继续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的架子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如图)。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因为萌发的种子进行____作用,____,导致大烧杯内气体含量减少,气压减小,使得大烧杯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所以杯外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杯内。
阳台上的花草总是朝向光较多的一面生长。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现有实验材料“方形盒”、“绿豆苗”等,请设计完善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1)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第二组用________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
(2)有同学认为,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只要将一盆绿豆苗横放即可,你认力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
(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________。
(1)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第二组用________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
(2)有同学认为,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只要将一盆绿豆苗横放即可,你认力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
(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________。
让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流体也可以看作是许多片液(气)层组成的,各片层之间也存在摩擦,产生流体内部的阻力,这就是流体的粘滞性。不同流体的粘滞性不同,我们用流体的粘滞系数η表示。由于流体的粘滞性,使得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要受到流体阻力。在一般情况下,若液体的粘滞系数为η,半径为R的小球在流体中以速度v运动时,所受的流体阻力f可用公式f=6πηRv表示
(1)由上述公式可知,流体的粘滞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几种流体的粘滞系数表
可见,一般情况下。液体的端滞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为ρ、半径为R的小球在密度为ρ0、粘滞系数为η的液体中由静止开始下落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落一定时间后速度达到最大值v1,并保持不变。球的体积是
,试推导图中v1=
____________
(1)由上述公式可知,流体的粘滞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几种流体的粘滞系数表
温度/℃ | 蓖麻籽油的η | 水的η/×10﹣3 | 空气的η/×10﹣6 |
0 | 5.300 | 1.792 | 17.1 |
20 | 0.986 | 1.005 | 18.1 |
40 | 0.231 | 0.656 | 19.0 |
60 | 0.080 | 0.469 | 20.0 |
可见,一般情况下。液体的端滞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为ρ、半径为R的小球在密度为ρ0、粘滞系数为η的液体中由静止开始下落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落一定时间后速度达到最大值v1,并保持不变。球的体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