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阳台上的花草总是朝向光较多的一面生长。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现有实验材料“方形盒”、“绿豆苗”等,请设计完善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1)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第二组用________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   
(2)有同学认为,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只要将一盆绿豆苗横放即可,你认力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   
(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1-19 05:4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某中学开展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1%淀粉液、碘液;   
(1)实验步骤:
①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5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②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③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加入2ml淀粉液,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B~F中分别加入1~5号滤液各1 mL。
④震荡6只试管,并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⑤分别向A至F 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2)预测结果并分析:
①若A中蓝色最深,B—F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________,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
②若A中蓝色最深,B—F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一样并都比A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SARS过去了十年,我们在回顾之际,依旧心惊胆颤,但2013年4月,H7N9人感染流感病毒事件再次引起人们的紧张,其原因不仅在于此病毒高致死率,更因为它的流感症状而容易被我们忽略。已知该病的病原体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请回答有关问题:
(1) 构成H7N9型禽流感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属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禽流感病毒不断出现新型,其根本原因是病毒结构中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杭州等地的主城区将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得了禽流感,服用头孢类药物有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有的H5N1禽流感疫苗是否可以用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下列是科研人员对动物进行的实验,
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
(材料用具)健康小鸡若干只、H5N1禽流感疫苗、H7N9禽流感病毒、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健康小鸡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H7N9禽流感病毒,观察其状况.
(实验现象)甲组小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小鸡感染了H7N9禽流感.
(实验结论)H5N1禽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
(分析原因)注射H5N1禽流感疫苗,小鸡产生相应的抗体不能和H7N9
禽流感病毒结合,可见这种免疫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5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 +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a.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______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b.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
a.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
b.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__。
c.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