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为了研究水果、蔬菜、粮食等保鲜的方法,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他们选取一支鲜嫩的黄瓜为材料,用刀片剥去绿色的外皮,用刀切成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三块长条,用线绳栓上,同时放入三只装有不同气体的集气瓶中,用胶塞塞紧。在室温26℃下经过40小时后,观察到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集气瓶中长条表示黄瓜条,其上黑点表示溃烂面)。    实验二:在水果存放时,他们检测出空气中氧气浓度(y)与水果释放出的CO2气体量(x)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1)根据实验一,你认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二,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个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合适?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1-19 04:5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
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25
1
较暗
40
1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5
1.0
较明
5
1.5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1”、“2”或“3”);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________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
(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________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________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________。

同类题5

2013年6月20日,神州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提了一个思考题:在太空中,人们常用的杆秤、天平等测量质量的仪器都会失效。那么可否利用弹簧的振动快慢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为了研究弹簧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某中学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其步骤如下:
步骤1:测出一个钩码的质量,在某一轻质弹簧a下端挂一钩码,上端固定;

步骤2:把弹簧到拉伸适当距离后放手,让钩码上下振动(如图1所示);
步骤3:测出振动30次所需的时间t,算出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t/30;
步骤4: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步骤3;
步骤5:将数据采用描点法绘制出轻质弹簧a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即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图象(见图2中轻质弹簧a 曲线);
步骤6:换用一条轻质弹簧b,重复以上实验,同理绘制出每振动1次所需的时间(即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图象(见图2中轻质弹簧b 曲线)。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如下问题:
(1)在该实验中,主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
(2)分析图2,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不管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其振动快慢相同。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太空中一个苹果的质量(写出测量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