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72年明神宗十岁继位,次年改元万历。同年,张居正成为明皇朝最有权势的内阁首辅。史称:“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权势,张居正对明朝旧政积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前五年着重从政治上整顿官府和吏治,后五年重点转向经济改革。为了改变吏治腐败和因循敷衍的官场恶习,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包括月考、岁考,建立起严密的考核制度。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按人丁和田亩分摊;赋役额数以州县为单位,原有赋役额不准减少;赋役额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九个月后,明神宗下诏削去张居正的官秩,并抄了他的家。张居正的改革成果也大多付之东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新政的目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历史进步性及改革失败的根本原。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
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
②与汉族通婚
③迁都洛阳
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原因是( )
A.北魏推行均田制
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
C.三长制得以实施
D.适宜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2)你认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

材料二:今介甫(编者注:王安石,号半山)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当前题号:5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
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改革进步

材料一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日本在近代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2)阅读材料,结合近代日本的史实说明以上观点。
当前题号:7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对图中所标注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判断正确的是
A.①汉武帝推行佛教
B.②孝文帝推出“移风易俗”政策
C.③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D.④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条件是
A.北魏统一北方B.民族融合C.吸取汉族先进的文化D.民族矛盾尖锐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徒。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及认识。
当前题号:10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