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西汉)桓宽《盐铁轮》

(1)阅读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材料二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梁启超写作这部书的目的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材料三 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的100天时间里,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幕后策划者颁发了40多道改制诏令,几乎涉及到了各个方面。除了湖南,这些诏令几乎均未得到执行。官员们都在观望1889年归政的皇太后对这一激进的改革制度会做何反应。保守派官员当然都纷纷反对,叫嚣不已……军队改革则威胁到满洲的旗兵和绿营……打击腐败则几乎影响到了全体官员。总之,皇帝的计划一展开,他就发现整个统治基础都与他为敌……慈禧最终在满人军事首领荣禄的帮助下,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借鉴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措施中唯一被保留下来的是
A.鼓励官民上书言事B.京师大学堂
C.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D.创办国家银行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百日维新期间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的举措有
A.制定宪法B.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C.设议院D.设立农工商总局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现象,最早应该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禧太后……允许康有为1895年成立强学会和1898年成立保国会;甚至默许清朝的一些要员如文廷式、翁同穌、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支持或加入这些组织;默许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并与洋务派的大论战,从批判中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1898年1月,慈禧太后下懿旨命***衙门接见康有为,详细询问“补救之法,变法条理”。此外,光绪还把自己喜欢看的一些新书拿给慈禧太后一一浏览,如介绍西方政治及日本变法的书《英法政概》《采风记》《日本国志》等,慈禧“亦称甚剀切”……

——吴仁明等《论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的合离》

材料二 慈禧是破坏戍戌变法的罪魁祸首,正是她发动戊戌政变,才使戊戍变法以六君子流血而宣告流产的……为什么在政变后把她本人曾经认可的新政几乎全部废除呢?她又力求把变法限制在不影响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的范围内。否则,她宁可站在以光绪为代表的维新变法的对立面,也绝不容忍光绪借此培植新势力与自己抗衡……“百日维新”期间所颁布的各项行政诏令,如果认真实行起来,势必直接或间接触犯包括当权者在内的大批人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拼死反抗听信刚毅之言,以为“今欲倾我大清天下者为康有为,而新法皆有为所臆造。今用新法,是用有为,以叛徒执政,实从古所无。”

——周敏之《论慈禧反对戊戍变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运动不同态度的原因。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这段记载描述的情形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清末新政时期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书,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据上表可知,戊戌变法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④引起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维新变法酝酿之初,慈禧太后明白无误地告诉光绪皇帝:“变法乃夙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第戒帝勿操之过蹙而已”。材料主要说明了
A.慈禧太后反对进行政治变革B.慈禧太后主张学习西方器物
C.慈禧太后有条件地支持变法D.变法遭遇慈禧太后蓄意阻挠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学者说:“对于实际推行并公开领导这一革新运动的光绪帝,说他是一个维新皇帝理所当然。”能够说明该观点的是,“这一革新运动”
A.确立议会制度B.废除科举考试
C.推行君主立宪D.推动思想启蒙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