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步

材料一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日本在近代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2)阅读材料,结合近代日本的史实说明以上观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的原因是()
①由于农民负担加重,发生暴动
②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③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满情绪强烈
④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面是日本1893、1903的经济发展情况简表
指标
1893年
1903年
公司总数(家)
2,844
8,895
资本金额(万元)
24,500
93,100
雇佣10人以上民营工厂(个)
数量
3,740
8,274
使用动力机工厂数
675
3,741
民营工厂工人数(人)
285,478
483,839
国营工厂工人数(人)
11,859
61,876
轮船总吨数(吨)
110,205
656,745
铁路开业公里数(英里)
2,039
4,495
出口贸易金额(万元)
8,971
28,950
 
表格信息反映了日本
A.正在向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过渡B.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
C.利用战争赔款以促进经济发展D.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二  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日本政治史》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问题:
(1)材料一反映日本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三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措施?
(4)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倒暮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实际权力
C.联络倒幕派D.把政权奉还给日本天皇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了国家中央集权
B.学习西方生活方式,促进了文明开化
C.推动四民平等,加强了对百姓的管理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近代的富国强兵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1875年发表《文明论概略》指出,只要以文明发展为目标,不论什么样的政体,民众都应当欢迎,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社会都应当接受;在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中指出:“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阅读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观点,并结合近代历史知识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态度鲜明,史论结合,表达逻辑层次清楚)
当前题号:7 | 题型:论述题 | 难度:0.99
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文明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手拿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四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据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概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其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商鞅“诱三晋之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立条约的目的。
(4)如何理解材料“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使三国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是
A.政局稳定和国家统一B.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扩张
C.封建势力被推翻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没有自己原创的文化,……日本从中国输入文字、儒家与华化的佛教,也学习了中国的律令制度。虽然日本是学习的好学生,但对于学来的文明并没有血肉相连的归属感。过去学唐风,今天学西方文明,反正都是外来事物,犹如脱换衣服,没有剔骨换心的痛苦。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三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其实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而已嚣然自足矣。

——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四认为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你是否赞同,依据史实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10 | 题型:论述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