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B.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发行的特种纪念币。币值中的主人公可能在宣讲
A.仁政学说
B.三纲五常
C.阴阳五行
D.天人感应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儒家文化”在英文中写为“the Confucian culture”,其中“Confucian”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针对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家提出
A.“兼相爱、交相利”
B.“利出于地”、“名出于战”
C.“非攻”、“尚贤”、“尚同”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杜维明著书说,“东亚的发展虽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却不只是西方模式的翻版,都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儒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最能体现这一思维模式的思想流派是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