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 正、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某广场有一块不规则的绿地如图所示,城建部门欲在该地上建造一个底座为三角形的环保标志,小李、小王设计的底座形状分别为△ABC,△ABD,经测量AD=BD=7 m,BC=5 m,AC=8 m,∠C=∠
A.求AB的长度. |
小明的爸爸开汽车以80 km/h的速度沿着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车里向外观察,在点A处望见电视塔P在北偏东30°方向上,15分钟后到点B处望见电视塔在北偏东75°方向上,求汽车在点B时与电视塔P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在△
中,角
、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给出四个命题:
(1)若
,则△
为等腰三角形;
(2)若
,则△
为直角三角形;
(3)若
,则△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若
,则△
为正三角形;
以上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1)若


(2)若


(3)若


(4)若


以上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1 | B.2 | C.3 | D.4 |
如图,某自行车手从O点出发,沿折线O﹣A﹣B﹣O匀速骑行,其中点A位于点O南偏东45°且与点O相距20
千米.该车手于上午8点整到达点A,8点20分骑至点C,其中点C位于点O南偏东(45°﹣α)(其中sinα=
,0°<α<90°)且与点O相距5
千米(假设所有路面及观测点都在同一水平面上).
(1)求该自行车手的骑行速度;
(2)若点O正西方向27.5千米处有个气象观测站E,假定以点E为中心的3.5千米范围内有长时间的持续强降雨.试问:该自行车手会不会进入降雨区,并说明理由.



(1)求该自行车手的骑行速度;
(2)若点O正西方向27.5千米处有个气象观测站E,假定以点E为中心的3.5千米范围内有长时间的持续强降雨.试问:该自行车手会不会进入降雨区,并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设A,B两城镇在河的两岸,要测量A,B两城镇之间的距离,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测量工具的限制无法进行直接测量.现在A镇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村庄C,测出A,C间的距离是60 m,
,
,则A,B两城镇之间的距离(注:选城镇及村庄的中心为测量点)为( )




A.![]() | B.![]() |
C.![]() | D.![]() |
某人遥控一机器人,让机器人从点A出发向正北方向走了
km到达点B后,向右转105°,然后朝新方向走了x km后到达点C,结果发现机器人在点A的东北方向,则x为
( )

( )
A.![]() | B.![]() | C.![]() ![]() | D.![]() |
海上有A,B,C三个小岛,A,B两岛相距
n mile,从A岛望C和B两岛成45°视角,从B岛望C和A两岛成75°视角,则B,C两岛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 n m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