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小题1】下片“朱朱粉粉野蒿开”一句的特点是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展开美好的春光,下面的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杨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
C.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 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 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 "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 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小题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在词中的作用。【小题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1)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 |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
清平乐①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②挼,ruó,揉搓。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
B.“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
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
D.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当时因张国焘错误指挥,红军受挫,损失颇大。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小题1】.下列对这首小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渲染环境和连接下文的作用。 |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准确地表现了战士的疲乏。 |
C.“真如铁”指真的像钢铁一般坚固——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
D.全词只写了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篇幅虽短,“份量”很重。 |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曾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C.“头上貂蝉曾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
浣溪沙①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系作者于徐州石潭谢雨道上所作《浣溪沙五首》中的第五首。②“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小题1】诗歌前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物特点和作者________的心情。
【小题2】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薫”这两句诗。
满江红·和卢国华
辛弃疾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着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注)卢国华:《丽水县志》:“卢彦德,字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福建通志职官志》:“卢彦德,丽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绍熙间任。”汉代置绣衣使者,均衣绣持节,捕逐盗贼。宋代提刑使即为其官。【小题1】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塑造卢国华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词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开篇即景抒情,从东流的江水入手,用“浪淘尽”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的时空背景。 |
B.“穿”“拍”“卷”等动词的使用侧面展示了赤壁壮观的景物特点,为下阕追怀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气氛。 |
C.“小乔初嫁了”一句以美人衬英雄,显示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与上文中的“风流人物”“豪杰”相照应。 |
D.作者借“多情”一句既抒发了对英雄建功立业的仰慕之情,也有感伤自己年华虚掷,未能一展抱负的意味。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开篇意境雄阔,大江东去让人有“逝者如斯夫”的联想,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随岁月消逝的英雄相联系,通古今而观之,有悠久深远的历史感。 |
B.称周瑜为周郎,意在突出周瑜的俊逸风流,年纪虽轻但已建功立业,与“小乔初嫁”相呼应,也用以反衬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成。 |
C.整首词虚实相生,从眼前写起,回溯到“从前”,又从“从前”回到眼前,眼前的人、景与“从前”的人、景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构思巧妙。 |
D.词的下阅情感深沉,感慨于英雄风流已然逝去,叹息于自我理想落空,最后在江月永恒、江水长流中得到自我超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