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 “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景。 |
B.“酒徒”两句,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 |
C.“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 |
D.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小题1】结合诗句,赏析上阙前三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从词中出现的物象,如“银花”“戏鼓”“月明”等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
C.词中“番腔”“戏鼓”与辛词《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神鸦社鼓”,都表达出对沦陷之地民众麻木不仁的激愤。 |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结构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远近结合,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
B.“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
B.“雪晓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望似水”都从听觉角度写景,但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C.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突出了冷清凄凉的环境氛围,以此衬托作者的悲苦心境。 |
D.“铁骑无声望似水”句,是指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①,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②。暂忘设醴抽身去③,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逸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④。闲饮酒,醉赋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⑤,更说甚,是和非。
(注释)①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因朝政腐败,奸佞误国,故想退休。②“富贵”句语出《晋书》:“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贪婪奢侈,后被刘裕所杀。③“暂忘”句:《汉书》载元王刘交至楚,以穆生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设醴以待。后来元王的孙子刘戊即位,忘设醴,穆生去。本词后面提到的“穆先生”即这里的穆生。醴(lǐ):甜酒。④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句“在家贫亦好”,借以表达安贫乐道之意。⑤休休:通“咻咻”,指吵闹、乱说话。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小序交代的写作缘由颇为新奇,儿子以富贵为念,词人借“骂”来激发儿子登上富贵的“最高楼”。这样的主题和如此直接的交代在文雅的书面文学作品中极为罕见。 |
B.上片说做官的道路危机四伏,要以穆先生,陶县令这些贤人为师,早点隐退,不要期待功名富贵,暗含对朝廷不能用抗战志士的不满。 |
C.下片想象归隐田园、饮酒吟诗的乐趣。“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两句引用禅语和谚语,说明人生苦短,眼前占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长久,不如看淡。 |
D.这首词借“骂子”表明了词人对待财富的人生态度以及做人做官的道理。显示了词人正直不阿、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
(甲)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乙)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小题1】这两首词从内容上看,都属于 。【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词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边关征战的兵士的命运如同边草。 |
B.甲词四五句以乐写哀,白雪与明月寥廓明净,渲染了思归的心境。 |
C.乙词前五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 |
D.乙词结句点出时间,与前面的景物融合,阒寂苍凉,豪迈而秀丽。 |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词人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毕生坚持抗战,为主和派所不容。催科:官府催交的租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 |
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 |
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 |
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管竹林、青山、绿水。 |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果断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选取了“西风”“长空”“鸣雁”“晨月”等意象,充分调动感觉、视觉和听觉,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 |
B.本词上阕“喇叭声咽”中“咽”字的意思是“呜咽”“幽咽”,一个“咽”字生动表现出了军号声深沉低回的情境。 |
C.本词下阕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景中含情,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
D.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激昂,下阕沉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体现了***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 |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