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①。凉波不动簟纹平②。水精③双枕,傍有堕钗横。
注释:①帘旌:指帘幕。②凉波:指竹席平整如不动的波纹。③水精:即水晶。
【小题1】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又号 。【小题2】下列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写傍晚雨后,月亮升起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寓其中。 |
B.首句写雷声来自柳树之外,隐隐隆隆,声音愈来愈小,故是轻雷。 |
C.上片的“待得月华生”写女子独自倚栏等待月亮升起以寄托情思。 |
D.下片从燕子的视角,写女主人公夏日昼寝,画面描摹得清雅自然。 |
__________•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④,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指采石矶。④周与谢:指挥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周瑜;指挥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队的谢玄。【小题1】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断它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
【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
C.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
D.从题目《闻采石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
蝶恋花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①。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②。
[注]①鴂:伯劳鸟,鸣声悲凄。②角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发音哀厉高亢。梅花月,月色如梅花,也指乐曲《梅花落》。《梅花落》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词人对暮春景的概括,同时也为全词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
B.“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说词人作客他乡,无从祭扫,但他乡的优美风光可以聊以自慰。 |
C.落红处处,人耳之声,偏偏是鳩鸟啼鸣,这是词人对“春事阑珊”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 |
D.词人所思之人处在“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 |
尉迟杯·离恨
周邦彦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①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注]①冶叶倡条:指歌妓。
【小题1】“尉迟杯”是这首词的_______。【小题2】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中“淡月笼纱”化用自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表现了夜晚的隋堤大路上雾气弥漫、月光清冷的朦胧景象。 |
B.下阕主要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词人对于京华深深的眷恋之情。 |
C.本词最后一句“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写得十分拙直、率真,感情不够含蓄,却格外朴实浓烈。 |
D.整首词主要通过对于往昔美好岁月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宦途中,不愿别离的忧愁。 |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小题1】“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隐含的两个典故是“雁足传书”和“ ”。【小题2】对这首词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词的题材来看,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表达了感情无法传递的苦闷惆怅。 |
B.起首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平淡,却包含无限深情。 |
C.这首词的结尾化用了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D.这首词抒情委婉细腻,用语雅致,表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艺术风格。 |
浣溪沙
欧阳修①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③前!
[注]①此词为欧阳修被贬颍州时所作。 ②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③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摹的是 ,下阕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形,着重抒情。【小题2】“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的“出”字用得妙,试加以赏析。
【小题3】(本题为分叉题)
(A)此词的末句耐人寻味,结合你对整首词的理解,简析其中含蓄的意蕴。
(B)下阕中“白发戴花君莫笑”写出了词人 的情态。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字无咎)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 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
(1)下列对《浣溪沙·和无咎韵》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词人与朋友不愿舍近求远去沙洲边饮酒,只想和友人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
B.开头两句把词人不忍分别的心情表述得含蓄婉转,字里行间散发着依恋不舍之情。 |
C.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
D.因为整天忙碌,清闲的日子太少,所以词人总感觉生活不快乐、太苦闷。 |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①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小题1】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 · 》 ,辛弃疾的字是
【小题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小题1】请在上阕的画线句中各找一个能体现出初夏景物特征和气候特征的词语。景物特征: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
B.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
C.“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
D.“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