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① 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②。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②层霄:云气。【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斜卧绿杨桥,在鸟啼声中醒来,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晨春景,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联想。 |
D.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①。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①孤令:孤零。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
将进酒·城下路
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①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②,初谓商山遗四老③。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④接武曳长裾⑤。高流⑥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⑦初不数刘伶?
[注]①浆:茶水。②六国:指秦末趁乱复起的齐、楚、燕、韩,赵、魏。三秦扫:指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③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后来在名相张良的劝说下,入世辅佐太子刘盈。④“裂荷焚芰”,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⑤接武:犹言接踵。武:足迹。曳长裙:指依附于王侯权贵。⑥高流:这里指好饮酒的高洁名士。⑦“二豪”:指贵介公子、缙绅处士。【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起句写景,描绘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 |
B.函谷关时平则开,时乱则闭,对于这一现象词人用“开函关,掩函关”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
C.“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这一句是对商山遗四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表面恬淡,实则热衷权势的丑态。 |
D.本词虽怀古伤今,但所咏史事、人物的时间跨度很大,表现的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 |
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①
范成大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②
击楫誓、空惊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获笋萎芽新入馔,鹍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①作者于1172年冬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次年春经过清江(赣江支流)填写了此词。②1170年作者北渡黄河,出使金国,交涉收复北宋陵寝等事宜。“呼禹”,追想大禹业绩,“乱黄川”,渡黄河。
【小题1】上阕对过江情景的描写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
【小题2】“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小题1】从词的字数多少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 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望江南》是这首词的词牌,标示着这首词的音乐特征,而“超然台作”是其题目,与词的内容相关。 |
B.开首两句写时间,点出了风细柳斜、春意盎然的景色,体现了“春未老”的特点。 |
C.下片首句“寒食后”又是写时间,与上片首句相呼应,在传统的扫墓之时,自己却流落他乡,无法祭扫亲人,自有一份借酒浇愁的无奈,也有一种及时行乐的超然。 |
D.全篇语言清新,似冲口而出,境界开阔,秉承了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 |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①歌残秋露冷,胭脂井②坏寒螀③泣。到如今,唯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①《玉树》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被称为亡国之音。②胭脂井:隋军破金陵,陈后主躲入此井,后被擒。③寒盘(jiāng):寒蝉。
【小题1】上阕哪些词语关涉到金陵?【小题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此生活与战斗过的英雄人物。 |
B.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 |
C.用“寄奴”这一典故,盛赞刘裕雄姿与声威,暗示自身报国决心。 |
D.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表现有心杀敌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
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思妇手卷珠帘,登高望远,所见到重楼一片,风吹落花的春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悠思春恨。 |
B.第二句“依前”即依旧如前之意,点明主人公春恨由来已久。“锁”说明重楼紧闭,幽深寂寥,更添无限春愁。 |
C.“风里落花”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手法,借凋零的残红四处飞扬,无处归宿,表明主人公身世飘零,孤独无依。“思悠悠”道出了美人迟暮的伤感。 |
D.“青鸟不传云外信”借用西王母与汉武帝的典故,意指所思之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词的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名了地点和节序。词人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
B.“此去经年”两句,实写别后相思的情状,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是徒增惆怅而己。 |
C.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感悟到“自古多情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可见钟情之切,离愁之深,用这句话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其以叹句作结,更留有无穷意味。 |
行香子
赵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小题1】这首词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