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开篇即景抒情,从东流的江水入手,用“浪淘尽”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的时空背景。
B.“穿”“拍”“卷”等动词的使用侧面展示了赤壁壮观的景物特点,为下阕追怀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气氛。
C.“小乔初嫁了”一句以美人衬英雄,显示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与上文中的“风流人物”“豪杰”相照应。
D.作者借“多情”一句既抒发了对英雄建功立业的仰慕之情,也有感伤自己年华虚掷,未能一展抱负的意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0-31 01:0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使用的纪年法是( )
A.干支纪年法
B.年号纪年法
C.生肖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
【小题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当) 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举尊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骤,突然)
D.酒临江(酿酒) 一世之雄也(固然)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西望夏口,望武昌
A.幽壑之潜蛟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鱼虾而友麋鹿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小题4】下列句子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何陋之有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句读之不知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小题6】翻译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巢谷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泸州蛮乞弟扰边    会:聚集
B.妻子不免寒饿 顾:考虑
C.逾月不    厌:同“餍”,满足,
D.予其老且病 愍:同“悯”,怜恤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组是
A.久业成,而不中第 予在朝,谷浮沉里中
B.命存宝出兵讨之 谷逃避江淮问,会赦
C.予罪谪居筠州   有蛮隶窃其橐装
D.闻者皆笑狂     恨不用善言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的学业,积聚弓和箭,练习骑马射箭。
B.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有个叫韩存宝的,尤其和巢谷交好,巢谷教他兵法,两人彼此交往,成为生死之交。
C.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我因为和他是同乡的缘故,从小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知道他是一个在情势危急时值得托付的人。
D.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我不远万里徒步来看望您,也不曾奢望自己的心意能被您明白,如今我已到达梅州了。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巢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弃文习武,体现了他鲜明的个性。
B.作者记录巢谷与存宝交往的经过,意在突出存宝慧眼识人。
C.文章委婉地批评了当时人际交往中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
D.对于巢谷探望苏轼途中病死一事,作者深感痛心和遗憾。
【小题5】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风、泾原间。
(2)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下列对《鹧鸪天》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前两句由近及远地描绘诗人的生活环境,此地树木茂密、翠竹掩映、蝉鸣缭乱、枯草凄凄、池塘狭小,展现了居所旁幽狭的景象。
B.上阙后两句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将白鸟翻飞、自由翱翔的欢腾与绿水映衬的红荷散发出的幽微清香融汇成一幅清新美好、淡雅怡人的画卷。
C.上阙四句调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铺陈了大量意象。意象之间既有生机与衰颓的对比,又有色彩暖冷的对比,暗示出诗人心境复杂。
D.下阙“村舍外,古城旁”点明诗人的活动范围:“杖藜徐步转斜阳”描写细致,既呈现诗人的老态,又表现出诗人散步的悠闲,兴致颇高。
【小题2】本词(《鹧鸪天》)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都写到了雨,而两场雨又有诸多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雨的特点、作者写雨的手法、对雨的情感三个角度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