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小题2】本诗情感丰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河北民(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小题2】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玉梯:指玉楼,即华丽的楼阁;同时也是楼梯的美称。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筑城行

(宋)刘克庄

万夫喧喧不停杵,杵声丁丁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呵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戍。

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

[注]①杵:筑土的木锤。②齾齾(yà):参差不齐的样子。
【小题1】诗歌前六句描绘筑城情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楼上黄昏”,点明主人公在黄昏时分想登上高楼,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既烘托了环境的寂寞凄清,又以月缺而不圆,象征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尚未绽放,暗示女主人公正是豆蔻年华。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 柳

王 勃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注]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担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惹恼了唐高宗李治,被逐出王府,后前往川蜀途经汉中长柳村,祭拜汉太尉李固墓后写下此诗。“长柳”即今陕西汉中市城固县柳林镇古城村,是汉代名臣李固的故乡,李固因不惧权贵、忠直敢谏而惨遭杀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对偶,写清晨踏上层叠的山路,夜晚栖身在云雾笼罩的关隘,暗示自己行程的轻松愉快。
B.颔联承接上句中“夕”,写所见夜晚美景:清爽的晚风吹拂着附近的沟壑,一弯新月映照在澄澈水湾。
C.颈联写郊童哼着樵歌陆续回村,钓叟也唱着渔歌满载而归,表现了山村生活的祥和与宁静。
D.诗的前六句融情于景,描写了山水田园生活的美好,寄寓了作者含蓄幽深的情感,语言朴实自然。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唐末、五代诗人。

【小题1】本诗首句先从景物描写起笔,如果说是写“眼中所见”的话,那么次句转入 ____ 、_____ 。
【小题2】“鸟空啼”的“空”字用得极好,它与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中的“空”字一样,含有物换星移、人世沧桑之感。
【小题3】后两句写“烟笼十里堤”的“台城柳”,深刻地揭示了这样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 。
【小题4】自然无情人有情,本诗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伤感情绪。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病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渴圣明君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百先起程过大咦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长地阔”“岭头”“自云”看似自然之物,但营造的意境却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B.额联运用对比的乎法,“洛浦风光”和“崇山瘴病”形成强烈的反差,引起读者的共鸣。
C.“人何处”是默念友人杜审言人在何方,类似于设问,不答而答,不言自明,表意含蓄。
D.最后一联“两地江山”即可指与朋友分隔之远,又可指与朝廷相距万里之遥,面君之难。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概括说明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小题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名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价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小题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