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
B.诗中描绘了王师获胜、金军败退、赦令颁布、使者朝祭的景象。 |
C.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
D.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
开愁歌①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
C.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 |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 |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
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①逶迤腾细浪,乌蒙②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②乌蒙:指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海拔2300米,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概写红军翻山越岭,“逶迤”形容绵延不断,“腾"字写出了奔腾之势。 |
B.颈联写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用“云崖暖”“铁索寒”突出天险之不可逾越。 |
C.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 二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 |
D.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开篇定基调,结尾显出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
南海
文天祥①
朅来②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③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注)①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此诗写于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②朅来:指离开。③飙:暴风。【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离开南海,看到死人多得像乱麻一般,侧面交代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
B.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并卒章显志,写出了作为抗元名臣的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 |
C.颈联中“还”和“又”二字很有分量,加强了句中语气,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
D.暴风吹来,波涛涌起,浪花里散发出浸泡尸体的腥味,作者鬓发已白,心情难抑。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小题2】《登金陵凤凰台》中“衣冠”借指___________;“浮云”和“日”分别比作_______和_______。
【小题3】结合全诗,分析两首诗中“愁”的内涵。
春 残①
陆 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②!
[注]①1164年,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得苟安局面,签订隆兴和议。本篇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时隔十数载,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是闲职。②打围:打猎。因须多人合围,故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点“春残”,日暮“落晖”更添作者感慨。 |
B.颔联对仗工整。时空相应,“无功”“有梦”对举。 |
C.颈联宕开写景,紧扣“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 |
D.尾联忆昔日“飞鹰醉打围”场景,以雄豪气概收。 |
得张正字诗
(宋)陈与义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注)此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五年,此年六月,作者因与宰相赵鼎议事不和,引疾辞官,过着闲散生活。张正字,名嵲,绍兴五年,经陈与义荐举任秘书省正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自己闲居的境况,蕴含有伤老之情、门可罗雀之意,格调低沉。 |
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闲居,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的忧愁相同。 |
C.颈联写景,写诗人所见寺塔孤立、风生鸦飞之景,一静一动,互相映衬。 |
D.颈联语调悲凉,与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沉郁风格相似。 |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
苏 轼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中。
曲栏出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鸟儿殷勤召唤诗人,门前水池里的冰融化后水像鱼鳞泛起波纹,描绘 出早春时节鸟儿清脆啼鸣、池塘冰消水动的画面。 |
B.诗中“红裙”一词所用的修辞手法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红 巾翠袖”相同。 |
C.“惊”字写出诗人发现新增白发的震惊,“空”写出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力 和无奈。 |
D.虽仍卧病在床,但听到友人邀约寻春的鼓角声便独自整衣外出,可见诗人对 友情的珍视。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中“暮”“归”两字,表明天色已晚,诗人踏上归途。三四句是说,诗人回顾来路看到山林苍茫,一片青翠之景。 |
B.“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中,“荆扉”指简易的柴门。这两句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诚挚的友谊。 |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中,诗人选取了“绿竹”“幽径”“青萝”的意象,“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
D.这首诗写的是探访友人的所见所感及琐事人情,读来自然亲切,晓畅清新,也表现出诗人惯有的朗俊豪爽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