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褒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时。②褒:竹子。③褒:通“浥”,滋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的颔联广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褒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时。②褒:竹子。③褒:通“浥”,滋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描写居住环境,用“万里”“百花”这类豪气的字眼,使得开篇便显出疏狂之意,为下面写“狂”做铺垫。 |
B.因为与故人音信断绝,缺乏接济,作者日久断粮,生活窘迫,就连幼子也感到了生活带来的凄凉之感。 |
C.面对快要饿死的现实处境,作者仍有心赞美“翠筱”“红蕖”,笑称自己是狂夫,表达了他一种倔强的人生态度。 |
D.诗歌前后看似描写了两种无法调和的情景,实则是以此突显“狂夫”的“狂”,表现作者贫贱不移的精神。 |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从抒情角度分析。
雨 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是( )A.这首诗描写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的风光 |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宁静秀美的画面 |
C.颈联想象洁白的月亮像与人有约似的,到了某个时间就出来,瓜果刚刚种下来就可以品尝了 |
D.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这正是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 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 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
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
C.“风尘何处期”, 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小题1】首联的______和颔联的______都表达了诗人归隐故园的意愿。
【小题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从这一角度分析诗歌三、四两联。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①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②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②蛩,蟋蟀。【小题1】首联的______和颔联的______都表达了诗人归隐故园的意愿。
【小题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从这一角度分析诗歌三、四两联。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本诗质朴无华、明白晓畅,一气呵成,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2)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晚入汴水
崔颢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行走路径。“昨晚”“今朝”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写出诗人昼夜兼程的情形。 |
B.领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很近,就要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 |
C.尾联写诗人已挨过二十年仕途艰难的日子,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 |
(2)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题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②恰恰向人啼。
(注)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鹁鸠:即斑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竹笋新发之态来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 |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小题2】加点字解释
班马(________) 郭(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因。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①明日是清明。
[注]:①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
B.“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
C.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
D.本诗中虚实不断转换,曲折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