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病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渴圣明君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百先起程过大咦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长地阔”“岭头”“自云”看似自然之物,但营造的意境却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B.额联运用对比的乎法,“洛浦风光”和“崇山瘴病”形成强烈的反差,引起读者的共鸣。
C.“人何处”是默念友人杜审言人在何方,类似于设问,不答而答,不言自明,表意含蓄。
D.最后一联“两地江山”即可指与朋友分隔之远,又可指与朝廷相距万里之遥,面君之难。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5 09:4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耳。”即扣头引伏。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大观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中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原稍,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选自《宋史·何执中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
D.赠,朝廷封赏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大政绩。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在家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让他每月只需要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的时候,取出自己的一万缉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
(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任昉传

①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

②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后而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殴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苏。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寸草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后不复可识。齐明帝深加器异,欲大相擢引。为爱憎所白,乃除太子步兵校尉,掌东宫书记。昉奉世叔父母,不异严亲;事兄嫂恭谨。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奉禄所收,四方饷遗,皆班之亲戚,即日便尽。

③性通脱,不事仪形,喜愠未尝形色,车服亦不鲜明。武帝践阼,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米豆为粥,活三千余人。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孕者供其资费,济者千室。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龙人彭城到溉、溉弟洽,从昉共为山泽游。及被代登舟,止有绢七匹、米五石。至都无衣,镇军将军沈约遗裙衫迎之。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于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武帝闻问,方食西苑绿沈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追赠太常,谥曰敬子。

(节选自《南史·任昉传》,有删改)

(注)①举:养育,抚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复为主簿  (2)非亡卿之宝
(3)亦时才可惜,宜深    (4)为政清省,吏人便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庐于墓侧   不如而厚遇之
B.喜愠未尝形色 而君幸赵王
C.良久苏     臣敢上璧
D.就路决焉     复驾言兮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后而起。
(2)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
【小题4】阅读第②段,具体说说齐明帝对任昉深加器异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表述)
【小题5】依据全文,除了表现任昉“孝友纯至”之外,还表现了他怎样的人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