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小题2】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
【小题3】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互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 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与家乡因为距离远而不能归乡,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小题2】诗的第一句是“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⑴。

家住层城临汉苑⑵,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⑶,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⑷,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⑴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2)层城:京城。 ⑶“机中”一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4)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出一位征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魂牵梦萦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歌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C.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小题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要与世俗隔绝。
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小题2】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准海对雪赠傅

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梅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则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注]①傅霭,李白的友人。②溟渤,此处指东海。③剡溪,《世说新语·任诞》云: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④郢中歌,指《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的诗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北方席卷而来的大雪铺盖着江南的天地,气势雄浑,奠定了全诗豪放的基调。
B.颔联写梅树在阳春时节开放,斗寒争艳;明亮的月光照在洁白的沙滩上,天地澄澈。
C.颔联红白色彩相间,景象妙不可言,营造了幽静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D.颈联上句运用了王子猷访戴的典故,下句写到果园,点出自已思念远在梁园的朋友。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②胶西:诸城。此时作者在密州,密州在胶河以西。⑨瓦屋、峨眉:四川山名。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盼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入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作者自感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谦逊之情。
D.尾联用典,表现作者孤寂不得志之情;期待与友人相聚,饮酒作诗以度流年。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采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登楼远眺,“楼阴”“背日”点明观景角度:站在楼北面向远处眺望。以岳阳壮景体现豪迈,奠定情感基调。
B.颔联写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异态纷呈,以无边草木和浩渺波涛表达诗人内心的怅然迷惘和江湖飘零之感。
C.颈联诗人触景伤情,被贬官已五年,宋室南迁,国破家亡,诗人怀迁谪之恨,流离失所,种种往事催人心伤,双鬓染霜。
D.尾联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水势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诗人凭吊历史,内心茫然惆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岑参①

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江上阻风

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②顺治年闻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被诬陷叛乱,后两次下狱,十二年后,年近花甲时才被重新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诗前四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诗人滞留,舟泊岸边,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涡好似深深的洞穴。
B.宋诗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明写作者的行为,暗含作者的情绪,为后文做铺垫。
C.宋诗写瞿塘一语双关,表面写山势险要,长路漫漫,实际指仕途坎坷,终于峰回路转,来日可一展宏图。
D.宋诗后两句描写长江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新奇,将景色与心境巧妙结合,意蕴丰富。
【小题2】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