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⑴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书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⑵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小题1】下列是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他在异乡依依为她(“东风”)送别,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额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强烈的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年岁己高,在政治上走投无路的绝望心理。
【小题2】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3 11:46: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辩字君才,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捷,器宇肃然,虽射不穿札,而有陵云之气。元帝为江州刺史,僧辩随府为中兵参军。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所请多验,无赖者多依之。元帝命曹子郢讨之,使僧辩袭安成。子郢既破其军,敬躬走安成,僧辩禽之。由是以勇略称。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赴援。及至,台城陷没,侯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抚,遣归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元帝。及荆、湘疑贰,元帝令僧辩讨之。时僧辨以竞陵间部下皆劲勇,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元帝问僧辩,僧辩以情对。元帝以为迁延不去,大怒厉声曰:“卿惮行拒命,欲同贼邪?今唯死耳。”僧辩对曰:“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见老母。”帝自斫之,中其髀,流血至地。即送廷尉。会岳阳军袭江陵,人情搔扰。元帝遣就狱出僧辨以为城内都督。侯景浮江西寇,军次夏首。僧辩为大都督,军次巴陵。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翌日,贼众济江,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陈武帝时为司空,因自京口举兵袭之。僧辩常处石头城,是日视事,军人已瑜城北而入,南门又白有兵来。僧辩与子頠遽走出閤,计无所出,乃据南门楼拜请求哀。陈武纵火焚之,方共頠下就执。是夜,及子頠俱被绞杀。
(节选自《南史·卷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B.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C.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D.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望族,也叫旺族,指的是有名望的、家业兴旺的家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
C.廷尉,官职名,秦朝初置,掌刑狱,可根据诏令,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D.石头城,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建业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辩文武兼备,凭借勇略闻名。他学问广博,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聚徒生事的刘敬躬败走安成,王僧辩奉命袭击安成,将刘敬躬活捉,因此扬名。
B.王僧辩心念亲情,却招元帝疑忌。元帝派他征讨荆、湘二州,他以勇猛强悍的部下不在身边和不能见老母为由向元帝解释,却遭元帝猜忌,处以刑罚。
C.王僧辩再被起用,奉命危难之际。他蒙冤受刑,被关进监狱,但由于岳阳军袭击江陵,闹得人心惶惶,他又被元帝派人放出来,被任命为城内都督。
D.王僧辩面对败局,已经无计可施。他常年据守石头城,但面对陈武帝的大举进攻,他和儿子王頠走投无路,只好请求哀怜,最后被陈武帝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2)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讨之,师德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

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及为同列,颇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不憾。则天觉之,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天曰:“朕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之。

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兄之忧也。”师德曰:“此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

(刘肃《大唐新语》)

(注)①适莫:指用情的亲疏厚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颇师德 ‚识者之 ƒ此为我忧也 ④是前人怒也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诏募猛士讨之/师德监察御史应募B.师德密荐/朕用卿
C.师德知之不憾/师德以功名终始D.庶不兄之忧也/我其所容
【小题3】翻译句子:
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
‚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
【小题4】狄仁杰“大惭而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联系全文,对娄师德的性格特点作简要评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

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待绰去而赦之,因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放摩诃也。”因命左右释放之。

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以万计。其父为蔡州刺史。

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上每谓绰曰: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仁寿中,卒官,上为之流涕。   

(节选自《北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
B.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
C.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
D.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本指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王朝更替时有人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B.大理,即大理寺,是古代主管司法的最高官署,明清时与刑部、吏部合称“三法司”,共同职掌天下刑狱。
C.杖,文中指“杖刑”,是古代刑罚之一,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
D.赠,亦称“追赠”,一般指的是赐给死者以官爵和荣誉称号,如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等赐予在世的亲属或臣僚则常称“封”。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精明干练,不断获得升迁。他在北周时曾先后担任天官府史、夏官府下士等职,又被隋文帝引荐为录事参军,入隋后最终做到大理少卿。
B.赵绰据法行事,不惜以身护法。他坚持认为刑部侍郎辛亶法不当死,冒死相争,隋文帝最终释放辛亶,并向赵绰道歉。
C.赵绰性格刚强,敢于触犯龙颜。他在隋文帝欲斩杀以恶钱易好钱的二人时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D.赵绰忠诚正直,深受文帝器重。他常被隋文帝邀请进入阁中,甚至有时与皇帝皇后同坐,评论时政得失;去世之后皇帝为之伤心落泪。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放摩诃也。因命左右释放之。
(2)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