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叹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小题1】从形式(体裁)看,本诗属___________
【小题2】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忽有村”写的是作者在茫茫水洲之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小村庄。
B.“棘篱”句中“漫为门”说的是随便地、草草地留了一个门。
C.“野艇”指小船被弃置,“鸟翘”指船头翘起,犹如鸟雀翘起尾巴。
D.“嗟叹生计”句中的“此”指的是“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小题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写出了大水泛滥后的一片萧条景象。
B.第二联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百姓的贫困生活,表现了山村的凄凉景象。
C.诗中用“寒”字描绘山鸡被冻的瑟缩可怜的样子,暗点季节已是深秋。
D.此诗描写自然真实,议论、抒情并用,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小题4】梅尧臣曾提出:诗要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用简洁的话语写出颔联中的“难写之景”和“言外之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9 05:4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正义之立,在国法制,在军为纪律。治国而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者,所以严三军也。
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
窃尝究之,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骄;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善于将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战百胜也。虽然,死恩者私也,死令者职也。士未有以致其私,而有以致其职者,可战也。盖私者在士,而职者在将。在士者难,在将者可必故也。
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
(取材于《李广论》)
注释:①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②不偶:这里指命运不好。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国而法制者亡   缓:延迟
B.然吾必督之使者   循:遵守
C.在士者难恃:依靠
D.虽百夫之率:通“帅”,主将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国法制   乐之死敌
B.克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 可百战百胜也
C.无尺寸之功取封爵    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
D.今广治军   欲其人人自安利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私者在士    为私情(作战),(主动权掌握)在士兵手中
B.故以守则整而不犯 所以用(它)防守就能军容严整而不可侵犯
C.以便其私而专为恩 以便他私自对士兵单独施加恩惠
D.然敌卒犯之    但是敌人突然袭击他们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
②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
【小题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对有军功之人厚于封赏,自卫、霍开始,因军功封候的人很多。
B.李广才能出众且性格宽仁,其手下有很多将士均因其让功而受赏封侯。
C.时人多认为李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本文作者却并不认同此看法。
D.士兵们爱戴李广,也愿意拼死作战,因李广对他们宽容和缓、不严苛。
【小题6】作者认为为将者爱护士兵固然可贵,但更应该强调军纪。请根据文章最后两段说明作者更强调军纪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