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节选)

陶渊明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四句,写诗人再次发出“归去来兮”的心声,既然与世俗格格不入,那就息交绝游吧。
B.“悦亲戚之情话”四句,写诗人以与家人谈知心话为悦,以琴书为乐,在农人的提醒下,要去春耕了。
C.“或命巾车”四句,写诗人在农事之暇,乘兴出游,既探寻幽深的仙境,又登临巍峨的高山之巅。
D.“木欣欣以向荣”四句,写诗人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的短暂。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有四言、六言、七言,整伤中包含着参差错落,反映了诗人感情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B.诗人将回归田园的畅想寄寓在不断转换的景物描写上,极尽夸张渲染,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的情感。
C.诗人以白描手法和内心的感受来写归隐后的生活,体现了陶渊明“自然敦厚,淡远潇洒”的艺术特色。
D.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闲适安静、乐天自在的意境,从中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9 05:4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观:看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削平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C.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小题3】对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2,3段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是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作者觉得很遗憾。
D.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指的后悔的。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陶渊明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注释:①淹留:隐退。②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③翳:遮蔽,隐没。
【小题1】《饮酒》诗歌中提到的“六经”也称为“六艺”,指的是哪六部儒家经典?
【小题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开篇都写到自己的少年时期,可以互相参照理解。“少无适俗韵”是因,“少年罕人事”是果。陶渊明天性与世俗不合,所以疏于人事交际。
B.《归》诗用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作比,表达弃官归隐的心情;《饮》诗则用了《论语》中“君子固穷”的典故,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C.《饮》诗第九、十两小句写因为寒冷难耐,诗人难以入眠,连晨鸡也冻得不肯鸣叫。《归》诗则用鸡鸣衬托村庄的宁静。
D.两首诗都从少年志趣说到中年归隐,再写归隐之后的生活,语言简练自然,而富有思想内涵。
【小题3】同样是写隐居之后的生活,陶渊明在这两首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景象与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