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
B.“闲”字,表现出作者谪居多年无所事事的闲散状态,表现出其随性而行的一面。 |
C.窦员外,喜欢在住处种植青松,栽培红药,由此可见,他志趣高雅,品行高洁。 |
D.尾联“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既表现出诗人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也表达出其闲适愉悦的心情。 |
E.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淡泊自适、不汲汲于名利的心态。 |
长安遇冯著①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②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③花正开,飏飏④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①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②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③冥冥:悄然。④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
B.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
C.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
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
春尽
宋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小题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保持高洁人格的愿望。【小题2】颔联被《宋诗纪事》标为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舍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丹凤城:指长安。【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
B.“白狼河”句照应“十年征戍”句,“丹凤城”句照应“九月寒砧”句,前后衔接自然。 |
C.结句构思新巧,以有形之境写无形之愁,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
D.本诗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句的写法相同,都是落笔对面见深情。 |
鲥 鱼
何景明①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赐鲜徧及中珰第②,荐熟谁开寝庙筵③。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④?
(注)①何景明:明弘治十五年进士,为官期间曾屡屡触怒宦官佞幸;②中珰:宦官。③荐:无牲而祭曰荐,指时鲜祭品。④筯,同“箸”。【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鲥鱼五月就运到北京,连荔枝和卢橘都不能与之争先,对比中凸显鲥鱼之贵。 |
B.皇帝把新鲜的鲥鱼赏赐到宫廷中每一个宦官之家,却置宗庙于脑后。 |
C.诗人善用衬托,以“风尘”“炎天”“冰雪”等恶劣的环境来衬托运送鲥鱼的艰难。 |
D.诗人咏鲥鱼而不在鱼的肥嫩上用重笔,诗歌虽是铺排直陈,但寓意深邃,感情强烈。 |
咏怀古迹(其二)①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②,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①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②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出句写自己看到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一个“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显出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 |
B.颔联说相隔千年之后自己追怀怅望宋玉仍不免伤心流泪,看到索寞萧条的景象感到自己和他相似只不过生在不同的年代。。 |
C.颈联说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宋玉所写的云雨楼台只是说梦而已,其价值在于让后人读他的那些文章。 |
D.尾联说让人感到慰藉的是,宋玉毕竟留下了千年不灭的文名,这比那身死国灭、遗迹无存的楚王要强得太多了。 |
E.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所写,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诗人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
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②。
乱点莓苔③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迁客来过岭:指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②骚人去赴湘:指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一事。③莓苔:苔藓植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
B.前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
C.尾联中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
D.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 |
(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大约是在花敬定的饮宴席上闻乐有感而作。花敬定因平定叛乱有功,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寻欢作乐,肆无忌惮,用天子音乐。【小题1】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
B.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
C.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
D.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近体诗;从题材上看,本首诗是咏怀诗。 |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释)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
B.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
D.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杜牧为晚唐大家,高中课本有入选其讽刺唐杨奢靡生活的绝句,请写出其中表现极尽奢华生活场景的诗句, , 。【小题2】上面两首是同题诗,但意境不同。
赵诗选景取其凄清,杜诗选景取其 。(
A.生动; | B.高远; | C.朦胧) 赵诗属于 ,杜诗近于 。( | D.工笔画; | E.写意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