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古迹(其二)①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②,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①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②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出句写自己看到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一个“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显出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
B.颔联说相隔千年之后自己追怀怅望宋玉仍不免伤心流泪,看到索寞萧条的景象感到自己和他相似只不过生在不同的年代。。
C.颈联说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宋玉所写的云雨楼台只是说梦而已,其价值在于让后人读他的那些文章。
D.尾联说让人感到慰藉的是,宋玉毕竟留下了千年不灭的文名,这比那身死国灭、遗迹无存的楚王要强得太多了。
E.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所写,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诗人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小题2】诗人为何会“怅望千秋一洒泪”?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6 01:02: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花底

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价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②潘安: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见者以为玉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运用了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手法。“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天上忽然下起雨来,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的朝霞。
C.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美丽。“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E.这首诗作者追求辞藻,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