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释)①朱弁(biàn),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迢递”是指高远貌,强调了关河的遥远。“惨惨”指阴森寒冷的样子。 |
B.诗中首联便用“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等景象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塞北之地阴冷荒凉的氛围,极写其凄惨之意,也奠定了诗歌低沉的情感基调。 |
C.颔联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句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
D.本诗尾联处,作者借景抒情,以向塞北凛冽刺骨的东风设问作结,自问自答,既表达了对东风扼杀生机的不满,又表达了内心对生机盎然的春天早日来到的热切期盼。 |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①
贾岛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莫嫌滴沥红斑②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注)①诗人以一枝斑竹赠给友人作手杖,这首诗写于其间。②“红斑”事见《博物志史补》,云:“舜之二妃,日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尽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前两句写斑竹拄杖之由来,“拣得林中”语出平淡,但却反映了诗人找遍竹林的过程。 |
B.首句“得”字和“最”字写出了诗人找竹之艰辛,表现了诗人注重诗句锤炼,刻意求工的才能。 |
C.作者借此竹“结根石上”,说明此竹生命力顽强,生长的环境是很贫瘠的,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 |
D.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此竹是“最细枝”的,后用“恰是湘妃泪尽时”传递出深层意蕴。 |
【小题2】诗中运用湘夫人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西溪无相院 [宋]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小题1】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善写影。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明写,有暗写。请写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远及近,先从大处落笔,展示西溪天光水色,浑融一片的气势;接着写临溪的屋宇明丽清静,仿佛平卧在水面上,呈现了一种安宁悠闲的景象。 |
B.颈联照应题目“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写出无相院是个离俗之境;以人行鉴中表现由静到净的过渡,几乎达到“心与境寂”的禅悟境地,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 |
C.尾联显出这首诗的奇巧之处:先突出西溪妙境的原因,后又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余味悠然,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 |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了一种高妙情致。语言清丽,境界阔大,寄寓了诗人摆脱尘俗的人生渴望。 |
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见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
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 |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向吴亭:在江苏省丹阳县南。②桓伊:东晋人,喜音乐,善吹笛,时称“江南第一”。出塞:曲名。【小题1】杜牧,字_______。他和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向吴亭的所见、所忆,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
B.颔联先写先朝遗寺的荒凉冷落,再写河边酒楼盛景,一衰一盛,对比鲜明,形象地反映了此地风物人情的沧桑变化。 |
C.尾联用“明月”表明时间的推移,可见沉思之久。“更想”的“更”字则有无限徘徊往复多情之意,以一“愁”字作结,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不已之感。 |
D.本诗忽而览物,忽而思古;忽而写景,忽而抒情,时空和情感的表达跳跃性极大,反映出明显的豪放派诗风。 |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
B.颈联的叙事和抒情,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诗人自已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表达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
代悲白头翁(节选)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这一部分写洛阳女子看见花落花飞而生发出红颜易老的感慨。 |
B.诗的开头两句起兴,写的是洛阳城落花时节,桃李纷飞的暮春景色。 |
C.诗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艺术地表达出作者对过去和未来的幽思。 |
D.此诗充满浓郁的感伤情调,但并不颓废,风格含蓄蕴藉,曲折幽微。 |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写凉风生起,“肃肃”“清”等字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开朗壮阔的意境。 |
B.“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 |
C.“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写日落后万籁俱静,风又为歇息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吹起悦耳的松涛,奏出雄浑的乐曲,给人以警醒。 |
D.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凉风”普济众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奋精神,抒发他积极进取的情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 |
对雪
[唐]许浑
云度龙山暗倚城,先飞淅沥引轻盈。
素娥冉冉拜瑶阙①,皓鹤纷纷朝玉京②。
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
[注]①素娥:中国神话中掌管冰雪与霜冻之神。②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唐白居易《梦仙》诗有“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的句子。【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对雪”为题的诗很多,从题目就可看出,这首诗是写诗人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的所见所感。 |
B.首联叙写降雪过程,乌云越过龙山在黑夜直压城池,在一阵淅淅沥沥的雨过后,空中飘起了轻盈的雪花。 |
C.颈联实写眼前的景色,山岭背阳的梅花因风吹而四处飘散,充满寒意的树林因雪花飞舞似乎洒满月色。 |
D.尾联转而抒情,诗人忽然忆起十年间醉人的剡溪生活,此时此刻真想划着船回到剡溪,可惜天还没有放亮。 |
寓驿舍①
[宋]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