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①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②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这里指皇帝。③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④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首句先写“鸡人报晓”,引出下句“进翠云裘”,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B.颔联“万国衣冠”后着一“拜”字,通过地位上尊与卑的对比,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敬。
C.颈联通过写日色才临,仙掌即动,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小中见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D.本诗按照时间顺序,由上朝前到早朝结束,描绘了皇庭早朝时的庄严肃穆、气派非凡。
【小题2】前人评价此诗“气象阔大”“盛丽极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7:40: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②潺湲:水流动的样子。也可以指流水声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小题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转”和“日”用得巧妙,山本是静止的,着一“转”字,借颜色渐变而写出它的变化;水本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指的是田园隐居的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安闲潇洒的意态。
C.颈联运用渲染的手法表现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情景,渡头临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颇有匠心。
D.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
E. 首联、颈联侧重写景,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颔联、尾联侧重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
【小题2】请分析颈联中“墟里上孤烟”中“上”字的妙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出塞作(1)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2),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3)

注释:(1)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2)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3)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指崔希逸。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吐蕃军队正在进行围猎,借写打猎声势之盛,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
B.颔联描绘出两幅生动传神的塞上风俗画,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铺垫。
C.颈联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前句说出击,后句说防御,暗示唐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
D.尾联写出朝廷要把镶玉的宝剑等珍贵器物,赐给得胜的边帅,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
【小题2】诗中运用“护羌校尉”、“破虏将军”典故,写出唐军的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小题3】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评论本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