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蓝田,今在陕西蓝田县,江陵,今湖北刑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想象弟弟携家人从蓝田前往江陵途中的艰辛跋涉,充满挂念之情。
B.弟弟离开故土移居至江陵,对诗人来说好比春天到来,足见兄弟情深。
C.忘乎所以尽情起舞,行也歌吟坐也歌吟,是诗人内心狂喜的外在表现。
D.本诗情绪饱满,感情真挚,其风格沉郁顿挫,与诗人的《登高》相同。
【小题2】前人评价“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是“无情有情,极迁极切”,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7:59: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小题2】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C.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
D.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
【小题3】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所写。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有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他的双亲欢娱。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东北十里处。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B.首联于苍劲中蕴藏一股抑郁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C.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D.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E.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