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①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②。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①金猊:又称狻猊,也作香炉的代称。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小题1】(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该诗巧妙运用双关、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第五句到第八句与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寒风中自己的行动和周围之人形成对比。
【小题2】(小题2)结合诗歌并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对“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一句的理解。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①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②。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①金猊:又称狻猊,也作香炉的代称。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小题1】(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落笔点题,紧扣“大风”而来。“不可当”“横吹”“僵”形象描写了寒风凜冽,北风吹得街上的人马都发僵了的画面;同时,这两句诗也象征敌人猖狂、国家处于危急之中。 |
B.第三、四句承接一个“僵”字,由室外转写到室内。通过描写西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都还没有梳妆的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 |
C.第六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玉指”代指东家女儿的手指,“丝簧”代指音乐。第七、八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精美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也吹不进来。 |
D.第九、十句笔锋再转,且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室内转到室外,由街上转到城头,由他人转到自己。“独”字显其寂寞和孤独,“望”字和“欲”字则暗含了诗人“登城”的缘由。 |
【小题2】(小题2)结合诗歌并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对“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一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小松
李商隐①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②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在朋党之争中坚持己见,蔑视权贵,一生郁郁不得志。②谢:告诉,告诫。
【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诗;从风格上看,这首诗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含蓄婉曲,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
题小松
李商隐①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②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在朋党之争中坚持己见,蔑视权贵,一生郁郁不得志。②谢:告诉,告诫。
【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诗;从风格上看,这首诗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含蓄婉曲,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就题材而言,以上两首都属于______;内容上,二诗都写到了历史人物______。
【小题2】陈诗称赞“一击车中”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诗人赵俞支持这种做法吗?请结合《督亢陂》诗略作分析。
博浪沙①
(元)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②后,犹有人间铁未销?
督亢陂
(清)赵俞
提剑荆轲勇绝伦,浪将七尺殉强秦。
燕仇未报韩仇复,状貌原来似妇人。
(注)博浪沙:位于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即诗中“祖龙”)东巡时曾在此遇刺,因铁椎“误中副车”而侥幸逃脱。②十二金人:秦始皇所铸十二大铜人像,《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牧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小题1】就题材而言,以上两首都属于______;内容上,二诗都写到了历史人物______。
【小题2】陈诗称赞“一击车中”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诗人赵俞支持这种做法吗?请结合《督亢陂》诗略作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后下列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此诗写于1129年,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注)
【小题1】两首诗都选用了______意象,描绘出对_____一事的感受。
【小题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此诗写于1129年,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注)
【小题1】两首诗都选用了______意象,描绘出对_____一事的感受。
【小题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小题1】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小题3】结合全诗从内容和形式角度赏析“春入河边草 ,花开水上槎”两句。
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②。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③。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释)①离开洛阳去远方 ②赊,遥远。 ③槎(chá),木筏。【小题1】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联 |
B.两联 |
C.三联 |
D.四联 |
A.含蓄委婉 |
B.沉郁顿挫 |
C.高亢豪放 |
D.平淡质朴 |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各题。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意思是“我在渭北看到春树想到江东,你在江东望着暮云念着渭北”,上下文互含其词而见意。下面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
【小题3】与“文章憎命达”一句所表达的文学观不同的一句是
【小题4】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而侧重点不同,请具体写出有哪些不同。
【小题5】《春日忆李白》说李白的诗“飘然思不群”,《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有这样的特点,请你写出开篇第一句:“ , 。”
【小题6】律诗中间两联要求对偶。请写出杜甫《春夜喜雨》中最著名的一联对偶句。
春日忆李白①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阳,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渭北长安。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天末怀李白①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②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作于秦州。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②秋水:秋日风波。【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崇敬。 |
B.两首诗都是律诗,形式规整,言简而义丰。 |
C.“何时”与“几时”都表现出对李白音讯的期盼。 |
D.“冤”字指屈原和李白都曾蒙受魑魅小人的冤枉。 |
A.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 |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C.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
D.绿光风动麦,白碎日池翻。(杨万里《春晚往永和》) |
A.诗到能迟转是才 |
B.诗穷而后工 |
C.贫老愁病入诗佳 |
D.赋到沧桑句始工 |
【小题5】《春日忆李白》说李白的诗“飘然思不群”,《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有这样的特点,请你写出开篇第一句:“ , 。”
【小题6】律诗中间两联要求对偶。请写出杜甫《春夜喜雨》中最著名的一联对偶句。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小题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请对诗歌的尾联进行赏析。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三)
王安石
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
须袅黄金危欲堕,蒂团红蜡巧能装。婵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小题1】王安石,字______,号半山。世人又称________。【小题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五个韵脚。 |
B.首联写出了梅花所处的位置与环境。 |
C.颔联写梅花不仅貌美而且散发芳香。 |
D.颈联写人喜欢梅花而挂上黄金红蜡。 |
古人常以荷花喻人,下列诗歌中的荷花,不具此意的一项是
A.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
B.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C.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
D.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高亭
元 刘因
高亭云锦绕清流,便是吾家太一舟。
山影酒摇千叠翠,雨声窗纳一天秋。
襟怀洒落景长胜,云影空明天共游。
笑向白鸥问尘世,几人曾信有沧州?
【注】太一舟,即太一莲舟。北宋画家李公麟画有《太一真人图》,画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
【小题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
【小题2】下列对这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自选一个角度,试对本诗的颔联进行赏析。
高亭
元 刘因
高亭云锦绕清流,便是吾家太一舟。
山影酒摇千叠翠,雨声窗纳一天秋。
襟怀洒落景长胜,云影空明天共游。
笑向白鸥问尘世,几人曾信有沧州?
【注】太一舟,即太一莲舟。北宋画家李公麟画有《太一真人图》,画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
【小题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
【小题2】下列对这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句描写了高亭云笼水绕的美丽景色。 |
B.第二句诗人把高亭看成自己颐情养性的地方。 |
C.颈联写诗人因内心寂寞冷落而愿与云影共游。 |
D.尾联运用反问,是为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满意。 |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归洛道中
(宋)陈与义①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②毂(gǔ):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小题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小题3】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归洛道中
(宋)陈与义①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②毂(gǔ):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小题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
A.3个 | B.4个 | C.5个 | D.6个 |
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 |
B.领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
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 |
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