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②坐:徒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B.颔联刻画早梅外在之形,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写了早梅傲视风霜的风格。
C.颈联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诗人看到早梅绽放,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想折梅赠之。
D.这首诗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融和为一。
【小题2】诗歌后两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息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查罢。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B.“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小题2】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同?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杜甫《阁夜》一诗,完成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A.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B.颔联格调悲怆,言外犹有深意。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
C.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意境高朗壮阔。
D.全诗写阁夜无眠的所闻所见所思,从寒宵写到五鼓,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生民,从国家历史写到个人命运。气象雄浑,忧思无穷。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闻科诏勉诸子
辛弃疾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注)①绝编:据说,孔子读《易》,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②下笔成章:出自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④梅福:汉代正统儒生,敢于针砭时弊,直言不讳。仇香:东汉官吏仇览的别名。他做王涣主簿,也一定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自责。后来被称为方正之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得知朝廷发布关于科举考试的诏令后,为勉励儿子们而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们的期望。
B.第一、二句提醒:科举考试时间就定在当年秋季,朝廷的诏令已经颁布多次,因此备考时间己经不多,希望他们抓紧时间备考。
C.第三、四句强调:业精于勤,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做到下笔成章,希望儿子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刻苦读书,坚持不懈。
D.第五、六句告诫:即便是曾经“位居三公”的高官,但如果不努力读书,也只能空有七尺之躯,对国家毫无用处。
E. 第七、八句申告:愿儿子们考试能顺利入选,明年再去参加吏部选拔。明年自己主持吏部选拔,但自己一定会像汉代的梅福、仇香那样公正,因此儿子们不要存有他想。
【小题2】请赏析“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两句。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西南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陈诗首句点名“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了冷清空寂的氛围。
B.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承上文“水烟空”,又引出“年年先发”的感概。
C.皮诗首句虽从侧面着笔,却让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跃然纸上。
D.皮诗后两句嘲讽了勾践靠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无耻做法。
【小题2】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浓墨重彩地夸写居室之华图,并用“海燕双栖”暗作比兴,反衬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处境。
B.“十年”突出夫妻分离时间之久长,“辽阳”表明他们空间距离之阻隔,从而加重了“忆”字所表达情感的分量。
C.“音书断”明写征人杳无音讯,“秋夜长”暗写思妇彻夜难眠,二者构成因果,凸显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担忧。
D.尾联描写了女主人公满腹愁思、独立窗前望月的情景,而末句在抒情方式上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相同。
【小题2】请简要赏析“九月寒砧催木叶”的妙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吉祥寺古梅(其一)

屈大均注

受命生南国,孤根不可移。

寒光含雨雪,元气在茅茨。

空寂无人见,芳馨只自贻。

上林松柏尽,珍重岁寒期。

(注)屈大均,明末清初人,反清志士,早年参与抗清斗争,后为避清廷迫害曾入寺削发为僧,其间,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梅受天之命生于南国,便矢志不移长于南国。孤根既是孤独无依,亦是孤傲自守。
B.“芳馨只自贻”写梅花只能将芳香留给自己,诗人以梅自况,流露出孤芳自赏之意。
C.“上林松柏尽”一句喻指明朝抗清的主要力量已被清剿殆尽。“上林”指皇家园林。
D.整首诗托物言志,既紧扣古梅自身特点,又寄寓个人志趣,创造出物我融合的境界。
(2)诗中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梅生长的环境的?
(3)本诗作为一首咏物诗,借写梅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屈 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楚 城

[宋]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①楚城,也称楚王城,遗址在今湖北秭归境内。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回乡四年,又入蜀奔走八年,至淳熙五年(1178)始奉召东归,经归州(秭归),作此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汪诗一二句写屈原宁死也不肯回到故乡,突出屈原忠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汪诗三四句写猿猴哀啼,用猿猴的悲啼渲染悲凉的气氛,抒发对楚怀王的痛恨。
C.陆诗一二句将“江上荒城”与“屈原祠”联系起来,并用“荒”和“悲”定下全诗的基调
D.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选用屈原祠作为吟咏的对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
【小题2】陆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
B.首联采用“五陵”之典故和“子夜”双关手法,展现了达官权贵声色犬马、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这也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表征。
C.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酒色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
D.莫愁是古代洛阳女子,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入洞庭 宋 湘
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又怕鱼龙跋浪听。
(注)①正则: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②悲秋赋: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重复使用“长江”,三四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中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
B.“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C.“深夜”渲染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
D.“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
【小题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