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②坐:徒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B.颔联刻画早梅外在之形,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写了早梅傲视风霜的风格。
C.颈联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诗人看到早梅绽放,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想折梅赠之。
D.这首诗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融和为一。
【小题2】诗歌后两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01 11:4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注)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节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注)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切,译为“您”。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顾其中,未见可者 师:学习
B.为众人师且不敢 众人:许多人
C.天下不以郑尹 非:责怪
D.虽敢为师  仆:谦称,指自己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柳宗元直接拒绝为师的一组是(   )
①仆自卜固无取
②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③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
⑤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⑥数百年来,人不复行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很有自知。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直言拒绝了韦中立。
B.柳宗元说理严谨。他以韩愈抗颜为师受诋毁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以孙子行冠礼被嘲笑为例,多方面说明了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C.柳宗元注重实际。他主张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师生相互交往,取长补短,共商为文之道。这样双方既各有所得,又不会招致“越、蜀之狗”的惊怪狂叫。
D.柳宗元提倡师道。对反对师道的人,无论从形象和用词上,都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吠日蜀犬、吠雪越犬,冷嘲热讽,可见其批判的尖锐与力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2)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市人也。”
(选自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②借据,欠条。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药 居:聚积,搜集
B.咸清 誉:信誉
C.彼之为利不亦翦乎?   翦:狭浅
D.视之然者     落:凄凉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逐利活妻子耳 谣诼谓余善淫
B.不害清为富也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清有道者欤    吾还也
D.然则清非独异市人也    月出东山之上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B.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C.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D.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C.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2)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同类题4

阅读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片断),完成下面的题目。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上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①也。今我②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③,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④直,怠若⑤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⑥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许暴憎。其为不虚取值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饮食:给……喝酒吃肉。
B.而民莫敢其怒与黜罚者。 肆:放任。
C.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假令:代理县令。
D.老弱无怀诈憎。 暴:外表显露。
【小题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则必甚怒黜罚之矣
(2)早作夜思
(3)今天下多类此
(4)故赏酒肉而重之以辞
A.(1)(2)不同,(3)(4)也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相同,(3)(4)不同。
D.(1)(2)相同,(3)(4)也相同。
【小题3】对第一自然段中标了序号的6个代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 ②我 ③之 ④若 ⑤若 ⑥其
A.①②为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相同
B.③⑥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同
C.④⑤为第二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同
D.①③④指代的对象相同
【小题4】对①“出其十一佣乎吏”、②“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今年)要拿1/10的收获服务于官吏。
②他是不白取俸禄的啊;
B.①(每年)要拿出11个月的收获交给官吏。
②他算得上不白取俸禄了!
C.①(每年)要拿出1/10的收获雇用官吏。
②他确实算得上是不白取俸禄的人啊!
D.①(每年)要拿出11个月的收获雇佣官吏。
②他算得上是不白取俸禄的正直的人了。
【小题5】文中能准确概括“人民是主人”这一意思的一项是( )
A.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B.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矣!
C.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D.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注)①龂龂(yín): 争辩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水之有溪焉    阳:山南水北
B.无以利世,而类于予 适:恰好
C.溪虽莫利于世,而善万类    鉴:照影
D.则茫然而不 违:离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B.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C.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D.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记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B.作者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风景,而是托物起兴,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寓意深远。
C.作者在茫茫的大自然之中自得其乐,返璞归真,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暂得消解,隐含着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
D.文章以愚为线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为一体。借愚溪而写自己,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孤愤郁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2)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