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年前好用工

吴澄

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

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

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

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

(注)①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
B.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C.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办到的。
D.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
【小题2】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侧面写离别的哀痛,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
C.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写法上从对方落笔,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更富有情致。
D.整首诗感情深笃,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遭受挫折之后,兄弟二人分手时离别哀伤之情,善用典故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小题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下列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景象,想象很丰富。
B.颔联写昭君远嫁匈奴,由汉宫廷直达北方沙漠,死后孤独地葬在北方的大漠之中。
C.颈联揭示昭君悲剧的原因,命运由画工摆布;问时写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水远不变。
D.尾联借助琵琶这一典型意象,表达了远嫁异域女子怀念故土这一“思乡”的主题。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一“赴”字,化静为动,突出三峡山势的峻峭雄奇,为引出下文做铺垫。
B.颔联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不禁令人深思。
C.“环珮”指古人所系的佩玉,多指妇女所佩的玉饰:“空”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D.本诗借古讽今,借咏昭君,痛斥了汉元帝荒淫误国,表明了对国家衰败的忧伤。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小题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

杜 甫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小题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个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句中眼”分别是_____和_____。
【小题2】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如何怀友。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
【小题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辽阔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明月。即景生情,诗人想起远在天涯的友人,此刻与“我”同望明月。前句“望月”,后句“怀远”,紧扣诗题。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生“怨”,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以至于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描绘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灭烛”月光满屋,更加可怜月的孤独;“披衣”庭院散步,露水湿衣,相思之浓。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对友人思念之切,情感真挚,深化中心。
【小题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用何种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的?请指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小题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式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您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思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廖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
B.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
C.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小题2】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2】结合诗歌内容,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包含了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