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①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②期宿来,孤琴候萝径③。
(注释)①业师:法名业的僧人。师,是对僧人的尊称。山房,指僧舍。丁大,即丁凤;大,排行第一。②之子:这个人,指丁大。③萝径:藤萝悬垂的小路。【小题1】诗中运用了“夕阳”“松月”等意象暗示时间的转换,有何作用?
【小题2】请简要赏析“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秋兴八首①(其五)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②点朝班。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后亦借指宫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莱宫阙”是指大明宫,“南山”特指终南山,“对”字显示以“南山”为参照,突出了宫殿的宏伟高耸的气势。 |
B.“承露金茎”一说是指武则天修造的“天枢”铜柱,与“霄汉间”直接组合,暗示铜柱高可入云,气势非凡,令人景仰。 |
C.“西望”句是说在宫殿上西望可见王母瑶池;瑶池在昆仑山侧,距离长安本很遥远,这里主要是为了暗写昆仑之高。 |
D.“云移雉尾开宫扇”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宫赋》)所用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出人意料的情趣美。 |
阊门即事
唐寅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注)阊门:苏州古城之西门。唐寅,明代诗人、画家。【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夸赞吴中为“世间乐土”,而阊门则为乐土中宝地。“擅雄”二字总领下文。 |
B.颔联极写当时阊门青楼林立、贸易繁荣;水与楼相映成趣,符合苏州水乡特色。 |
C.颈联从时间和空间上描述阊门热闹繁华景象,买卖活动一直延续到五更才停歇。 |
D.前三联描绘出一幅市井图画,洋溢着浓郁的商业生活气息,在古诗中别具一格。 |
伯兮①
伯兮朅②兮,邦之桀③兮。
伯也执殳④,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⑤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⑥,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⑦。
注释:①选自《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②朅(qiè):英武高大。③桀:同“杰”。④殳(shū):古兵器。⑤杲(gǎo):明亮的样子。⑥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⑦痗(mèi):忧思成病。【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兮》与《无衣》的题材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无衣》则从战士的角度来写。 |
B.《伯兮》的第一章通过“朅”“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伯”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
C.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 |
D.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有深深的思念与哀愁,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 |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①,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②?
仲宣楼头春色深③,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注)①豫章:两种乔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②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③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
B.“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苍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诗人借此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 |
C.诗人劝说王郎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 |
D.“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连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袁枚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于作此诗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秋夜”本已凄冷,而所访者又是“秋士”,即暮年不适者,暗含诗人的失意落寞。 |
B.颈联两句虚写,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嘹亮的笛声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展现了借园主人吹笛技巧十分高超。 |
C.尾联照应首句,写诗人与“秋士”相逢,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四周显得格外宁静,衣襟被清露沾湿而不觉。 |
D.本诗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却无一句直接表达此意,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的诗论理念。 |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
送陆明府之盱眙①
崔峒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政成堪吏隐②,免负府公③恩。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刘得仁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历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④。
路翻平楚⑤阔,草带古淮新。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注)①明府:这里指县令。盱眙:盱眙县,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境内。②吏隐: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③府公:指州、府的长官。④谏臣:这里指朝廷重臣。⑤翻:走过。平楚:平野,城市以外的广阔平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的首句都表明了友人的官位,崔诗首句还含蓄地表明友人节操高尚。 |
B.这两首诗的颈联都通过写景营造出旷远、清丽的意境,衬托友人旅途之孤独。 |
C.举子业,即“举业”,科举时代指为应考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这两首诗在语言方面都讲究炼字,如“横”“下”“摇”“带”等字就用得极妙。 |
D.这两首诗都没有着力描写那种催人泪下的送别场景,而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
冯翊①西楼
郎士元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②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③。
(注)①冯翊:唐代郡名。②陶令:陶渊明。③白云篇: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中有“遥遥望 白云”之句,后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倚”“望”表现诗人盼归之状,“凄然”“苦”则揭示出他的心境。 |
B.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 |
C.诗人客居他乡,“再圆”之月更添离愁,深沉的情感与景物有机交融。 |
D.前三联景中叙事,侧重叙事,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 |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赛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①国,还向朔方②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③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④,犹是一书生。
[注] ①楼兰: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若羌县一带,后改名鄯善。②朔方,汉代所设的边郡,在今内蒙古。③白羽:指白旄,一作用白旄牛尾装饰竿顶的旗。④班定远,指投笔从戎的班超,因功封定远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忽闻”两字写出了惊讶,又用“天上将”来写将军的不凡,为下文军民一致他再次出征边塞作铺垫。 |
B.“黄金装装战马”以下六句,诗人用大量的笔墨具体描写了将军再度出征边塞沙场征战的情景。 |
C.诗人巧用动词,如“集”、“开”、“列”等,来描写军阵场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
D.第九、十句的景物描写,以嘹亮的号角声和军旗上闪耀的春色来渲染战斗的激烈悲壮,军队高昂的士气。 |
【小题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